国企和民企区别在哪?

如题所述

站在不同的位置的人看待这一话题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把国企或民企单独放置出来,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国企和民企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些区别不只体现在资本特征上,还表现在政策调控、企业话语权、经营类别、企业规模等方面。而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上讲则表现在,员工福利、工作量、假期时间等诸多方面。
1.政策调控
在政策调控这一方面国企相比较民企有着绝对的优势。
所谓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指的只是一些边缘产业,如一些快速消费品产业随着一些私企的崛起和外来竞争的压力的增加,一些体制落后的国企逐渐表现出市场前景低迷的状态,国家各地方政府在前期也期望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让这些企业调整后适应市场,但客观的说在政策扶持后真正适应的市场的国企并不多,随着一些私企的壮大,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刺激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允许私有资产对这些国企进行收购整改,通过更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更灵活的商业操作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外来竞争,这些私资本的进入虽然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混乱起来,但是在宏观效果上看,中国的市场经济也真正的活了起来。这些企业前后如此变化的真正原因不是来自于政策和市场的改变,而是来自于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态度,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国企老板是在拼命捞钱私企老板是在拼命挣钱。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对私企也进行了政策放宽和扶持。 至于那些真正的大型国企,都是一些集中资源的企业,在国内市场都占有垄断性的地位,比如石油、钢铁、通讯、烟草、电力等行业的企业领导人本身就是一些重量级的政客,且国家在这些行业上给予了充分的保护,虽然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允许私有资本入股,但私有资本进入的量是受到控制的,企业还是国家控股。所以这些行业在当今中国无从比较国企和民企的区别。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行业。
2.企业话语权
企业话语权这里主要是指企业在行业内说话的影响力和对政府要求政策的能力。
在行业内说话的影响力主要要看公司的实力,这个是不论国企还是民营的,近期腾讯和奇虎的争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政府要求政策的能力是我在企业话语权中主要要说的,虽然近些年政策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但是我们还是会有一个感觉,国有企业找政府要政策已经习以为常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而私有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要到政策支持,即便有些地方对私有企业支持力度很大,那也是政府给你的政策,不是你自己要来的。当然也有些地区会有特例,在这我说的只是普遍现象。
3.经营类别
这一方面上面也带着讲到过,资源集中经营的企业大多是国企,民企在经营范围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现在经常在提私有资产可以进入国家电网、宝钢、中国石油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但这不足以改变大型国企国家占主导权的现实情况,私有资产只能以投资和区域运营的方式存在于大型国企,总而言之这就等于是国企给携资进入国企的个人分了一杯羹,按现在的国家政策看,大型国企不会因民资注入过多而变成民营企业,国企还是国企。 另,有一些非资源集中类型的,例如汽车制造等产业以前由于民资很难达到运作规模所以这些运营这些产业的大多为国有企业,近期由于一些私有资本的壮大这些产业中也逐渐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 如今,虽然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一些像IT、快递、副食品深加工、大卖场等这些新兴产业中民企才是行业的领跑者。
由此在经营类别上做出结论,现在的中国,国企主要是垄断经营基础资源类型产业占有大量市场份额,民企经营的多为终端消费品、服务业、文化娱乐业、IT业等非基础资源型产业。
4.企业规模
说到企业规模大家都知道中国的500强民企只占到几十个席位还都是靠后的位置,所以说在总体情况上来说民企和国企的规模没有可比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9
国企 : 是指资产属性为国家所有的企业称为国有企业,简称国企。

民企有两种含义:
广义
  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狭义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6888.htm#1

第2个回答  2012-10-29
国企和私企的区别在于:国企工作相对很稳定,福利和待遇都很好,工作相对一般私企较轻松,私企一般工资会比国企高一些,不是福利可能没那么好,工作也不算稳定,指不定哪天就被炒了,国企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