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主义和泛美主义?简明扼要!有分!

提出的时间和中心内容!简单一点!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项咨文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宣言”。它包含的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门罗主义在当时未产生多少影响,因为英国在拉美的影响要大大超过美国。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泛美主义原指美洲各国实行联合,建立一个全美洲联盟或联邦的主张。“泛美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89年9月7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后来被广泛加以使用,但其思想渊源还要早些。1797年,南美解放运动领导人弗朗西斯科·米兰达首先建议成立“大美洲联盟”,以反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以后拉丁美洲的民族运动领导者先后提出美洲各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各方面实行全面合作,共同争取和维护美洲各国的主权和独立。1826年,在玻利瓦尔的推动下,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巴拿马举行代表大会,倡议成立联邦,建立美洲统一军队,运用调停仲裁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减少关税壁垒,废除奴隶贸易。但这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没有实现。在此后的三四十年中,虽然曾举行过几次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但都没有建成一个泛美组织,通过的决议也未能实现。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美国出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就把泛美团结的口号和门罗主义结合起来,建立起美国领导下的泛美组织。1889年10月至1890年4月,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倡议下,美国和拉美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美洲国家会议,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中央机关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名为“泛美联盟”。在此之前,泛美组织未能建立起来,主要是因为拉丁美洲经济落后,各地区之间缺乏联系,政治上分裂倾向占优势,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拉丁美洲并没有出现欧洲列强入侵的现实威胁;而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忙于开拓西部荒原。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美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日益膨胀的扩张野心驱使美国进一步采取全面扩张的政策。在地理上首当其冲的拉丁美洲,最先成为美国的侵略对象。当时英国在南美大陆已占优势,美国为了拉拢和控制拉丁美洲国家,排挤英国势力,大力向南挺进,便着手积极建立泛美组织。

  早期泛美组织规定每五年举行一次泛美会议,从188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共举行过8次。美国先后与拉丁美洲各国订立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泛美体系”。泛美主义已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而成为美国控制拉丁美洲的工具。1948年第九次泛美会议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泛美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79年,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和27个拉美国家。美国多次利用这个组织控制和干涉拉美各国内政。但随着拉美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在这个组织中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强权政治,致使美国在该组织中的地位日益衰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