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作者的思想矛盾核心是什么

赤壁赋作者的思想矛盾核心是什么

《赤壁赋》作者的思想矛盾核心是“变”与“不变”的哲学辩证。
在《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一同泛舟,因为风景秀丽,气氛很好,所以作者的情怀一开始是欣喜的。但作者的心情正处于欣喜之时,却听到了忧伤的萧声,所以才有了疑问:为什么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会如此悲伤?客人的回答解决了作者的疑惑,即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连曹操这样的大英雄也不知何方,何况我们这些小人物呢!听此,作者的心情不免又有些悲戚了。而再后来,作者想通了天地总是在变化的,但很多事物却始终没有质的变化,每一种事物都有所属,只有大自然可以任所有人观赏,所以人们也不必羡慕永恒的事物,能拥有自然美景,也是很幸福的,情绪遂又转悲为喜。
作者的思想矛盾,在《赤壁赋》中通过转喜为悲,然后再转悲为喜的思想转换过程,描述了个人对“变”与“不变”的哲学辨证思考,体会到“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种全新认识,建立在心态豁达、胸襟开放之上。心态豁达,则能参悟自然万物、通透古今人事。《赤壁赋》就是这样表达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使文章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遂成绝唱,流传千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0
通过对赤壁山水的描写,以及与客的问答,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虽然执著于自己人生的追求,担忧能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全文的思想也可以说是苏轼自己的思想从消极转向积极的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29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的透露了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散文,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而《后赤壁赋》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虽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与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