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法”、“菩提”、“漏”的梵文原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

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7
梵文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识阶级的语言,相对于一般民间所使用的俗语(Prakrit)而言,又称为雅语。它与hindi(印地语)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可以采用相同的书写字体(比如天城体)。

现在的印度,作为母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的梵语,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宗教仪式上、文学作品中,以及部分书报杂志,仍然有使用梵语的。从这个角度说,梵语在当代印度的地位,有点像文言文在当代中国的地位。

梵语本身分为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佛教混合梵语等类型。按波你尼语法规则写定的梵语文本,有严格的语法程式,是超越各地方言俗语的通用语言。但是像佛教混合梵语这类介于俗语与雅语之间的梵语,就具备一定的地域性。
第2个回答  2012-11-06
法是指一切事物 菩提是佛道 漏是指烦恼
第3个回答  2012-11-06
我只知道“菩提”是智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