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王粲所作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王粲所作的《登楼赋》被刘勰誉为“魏晋之赋首”。《登楼赋》是王粲的代表作,借登楼抒发思乡怀国之情、怀才不遇之忧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此赋以登楼为契机,以写景为寄托,以抒忧为主体,盘旋转进,回环照应,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语言清新流传,风格沉郁悲凉,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

东汉王粲诗作《杂诗》

《杂诗》是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句“日暮游西园”标出自己的行动,次句“冀写忧思情”标出自己的情感抒发,其余各句分头叙写此二者。

诗人游园时见池边树上“特栖鸟,怀春向我鸣”,慨叹不能相从,于是表达一种哀怨之情,把作者对曹植深切思念又不敢同他公开交往的矛盾心情表达得十分精到。全诗写得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而“正言若反”的结尾,更使作品显得深沉含蓄,韵味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7

东汉末年王粲所作《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

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都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粲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治所在襄阳)依附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与另六位建安时期的文学家合称“建安七子”;又与曹植并称“曹王”。《三国志·王粲传》记载,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另著有《英雄记》等。《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过目不忘

王粲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

一天,王粲与几个朋友到郊外玩耍,走到半路上,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王粲见碑文写得不错,就大声读了起来。有个朋友说:“王粲,你读完这一遍,能背下来吗?”王粲说:“试试看。”于是,他把脸背过去,一句句地背诵起来。朋友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原文看,结果背得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和几个人围着看下围棋,有人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人正下到兴头上,见棋盘翻了,很生气;碰翻棋盘的人也很尴尬。这时,王粲说:我能把棋盘上的棋子按原样摆好。

在大家半信半疑的瞬间,王粲一子不错地把棋子摆好了。来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一点误差也没有。在场的人,惊讶不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