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含义 重要作用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

【含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重要作用】: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要建立健全新的思想价值体系,重点在于创新和发展。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与前一时代的社会意识存在联系,新的社会意识要建立在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基础上,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诸多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和再创新。
  传统文化是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代代的积淀,是文化的“活灵魂”。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各个方面都必然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精髓,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要素,也就具备了中国文化特色。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集中体现在哲学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就是精神生活第一。如今我们积极倡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为了全体人民拥有正确的方向和主心骨,来共同追求最基本的价值观。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诚然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但精神支撑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缺少精神方面的支撑,就没有了主心骨,就缺少了灵魂,就没有了精神动力。
我国目前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形态。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思维、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华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我们弘扬和培育中国民族精神,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我们在政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优势,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使用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和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内容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例如,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观念发展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当代爱国主义精神。
  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斗争中,继承和弘扬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而且也继承和发展了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表现得非常充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张,也吸收和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尚中”思想。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提炼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创造代表。
第2个回答  2018-08-3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3个回答  2020-04-28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4个回答  2019-12-21
这是走向繁荣富强的保障。更好地改善我国人民生活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