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谚语说“秋不凉,粒不黄”,有科学依据吗?

如题所述

中国的谚语非常的多,其中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和含义,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秋不凉,粒不黄”是其中一句有名的谚语,意思是秋分时的天气如果转凉了,稻谷才会生长得丰满。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秋分一到,稻谷已经沉甸甸的了,这段时间的天气日间气温充足,清晨和夜晚较凉快的话,会比较适合稻谷的生长,它会生长得比较成熟和饱满。

一、立秋后的天气适合稻谷生长

正常的立秋节气后天气情况是天气开始变冷,昼夜温差大,早晚偏凉,日间气温较高。这样的天气是非常适合谷物生长和成熟的,有利于它吸取养分和授粉,顺利度过水稻灌浆时期,茁壮成长和成熟,为作户带来丰收和饱满的谷粒。立秋后的温度降低,使土壤水分减少蒸发,作物的水分得以保存得比较充足。

二、秋分时节正迎上谷物成熟的关键时期

秋分时节一般都是在下半年间,稻谷成熟期则是在10月份左右,这段时间跟秋分节气的时间十分的接近。这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亦是它的生长历程,只有这时候的天气转凉,才符合它的生长规律,温度降低有利于谷物的营养积累。

三、“秋不凉,粒不黄”是由长期农耕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随着农耕种植的发展,人们也渐渐总结出来一些自然的规律。“秋不凉,粒不黄”就是其中一种,是比较重要的种植经验,为人们种植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参考,有重大意义,同时说明了作物对环境强烈的依赖性。

温度如果一直处在高温阶段,并不利于作物的成熟,水稻在高温环境中抽穗扬花,有可能导致授粉异常,水稻空壳,亦或结实率降低,严重到绝收。水稻成熟期天气有没有变凉是非常关键的,现代人为了避开高温天气往往会选择延迟播种或选种抗高温品种等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7
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秋天的时候天气凉爽,更加的适合稻谷的生长,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利于淀粉的生成,这样的话稻谷才可以更好的生长,才能够更好的变黄。
第2个回答  2020-08-27
这是农民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意思是说秋天的温度开始降低,经过夏天的暴晒,谷类开始成熟。
第3个回答  2020-08-28
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在天气转凉的过程中。粮食的水浆会被备粮食充分的吸收。可以达到粮食。的丰满度更好。含水率也会变少。所以人们在收地的时候都会选择天气变凉的,十月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