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人格障碍?

如题所述

一种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
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不稳定为特征
有一定自杀倾向,可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
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需辅以药物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关研究多集中在遗传、病理生理、神经生化、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目前已发现先天遗传、儿童期虐待、早期不良环境等对该病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家系调查表明,亲属中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如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的一级血缘亲属中,该病比普通人要常见5倍。
病理生理因素
大脑发育成熟延迟可能会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而且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患者可能存在大脑皮质成熟的延迟。感染
、中毒
、孕期及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
,特别是缺乏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出生或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
和病毒感染
等是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原因。
神经生化因素
神经递质是完成脑内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其活动的正常与否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活动。杏仁核过度反应、前额叶抑制降低、前额叶控制的5-羟色胺释放减少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冲动攻击性阈值较低相关。
社会心理因素
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病的形成可能和遭受的有害环境有关,如抚养者不恰当的惩罚、婴儿期没有得到满足、家庭创伤
事件、父母亲存在精神疾病
等,这种不良环境容易引起婴儿的自我发展缺陷或者异常发展,使其内心遭遇到多种冲突,反映为儿童瓦解性的依附关系或者焦虑,为了适应这些心理困难,往往会使用原始防御机制来适应生活,从而又进一步强化了边缘型人格病理性,久之成年后发展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