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面层施工工艺不当?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形成的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易导致早期开裂断板。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分层,粗颗粒沉人底层,细颗粒及水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表面收缩裂缝增加。混凝土拌和时,如果水泥和集料温度过高,再加上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很高,在冷却、硬化过程中会使温差收缩加大,导致开裂。混凝土浇筑间断。因停电、机械故障、运输不畅、气候突变、停料等原因使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断,再浇筑时未按施工缝处理,新旧混凝土由于结合不良和收缩不一致会形成一条不规则的接缝。

材料原因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安全性差,强度不足。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f-Ca0)在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水泥凝结硬化后还在继续起水化作用,当f-Ca0超过一定限量时,就会破坏已经硬化的水泥石或使抗拉强度下降。水泥强度不足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初期强度,使开裂断板的机率大大增加。水泥的水化热高、收缩大,也易导致开裂。集料(砂、碎石等)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集料的界面粘结不良,往往是产生初期开裂的薄弱部位。集料的含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超过规范要求,必然会造成界面缺陷,容易开裂。另外,有资料表明,在同样的水灰比条件下,石灰岩、石英岩等亲水性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粘结力大,花岗岩等亲水性差的集料则反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单位用水量偏大。混凝土中引起收缩的主要是水泥石部分,过多的水泥用量,必然会导致较大的收缩。水灰比偏大。水泥完全水化所需的结合水最低水灰比约0.26~0.29,施工中采用较高的水灰比是为了满足和易性需要。但偏大的水灰比,增大了水泥水化初期集料表面的水膜厚度,影响了混凝土强度。施工中计量不准,尤其是未根据集料中的含水量及时调整用水量,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其初期强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配合比按“饱和面干”状态设计,如使用长期在日光爆晒下的过干集料,会大量吸收拌和用水而影响水灰比的准确性,影响混凝土强度。?3. 边界原因:在双幅路面施工中,已浇筑一边的缩缝在另一边未开始浇筑前已经裂通,气温下降一定幅度时,断裂的缩缝两边混凝土板收缩,这样后浇筑还未切割的混凝土板受到较大的拉应力,而这时其混凝土强度还较低,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初期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先浇筑板缩缝对应位置发生不规则裂缝。有中央分隔带路缘石等的高速公路和街道施工中,路缘石常设有混凝土平基背座,由于路缘带先于路面施工,当温度下降时路缘带本身会收缩,路缘带下半部具有粗糙面会带初期强度很低的混凝土面板在路缘带裂缝处产生边界裂缝。同样原因,如果基层稳定层已经发生裂缝,裂缝两边基层在气温下降时收缩,由于摩撺力作用,同样也会带动上面初期混凝土面板开裂。4. 初期微裂缝的扩展?初期混凝土收缩形成未反映到表面的微小裂缝,使用一段时间后,受行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双重作用,部分裂缝将逐渐增长、变深,以至造成面板断裂。5.桥(涵)面铺装损坏?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桥涵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层,由于厚度不足或与盖板、涵台结合处理不当,在行车作用和盖板胀缩下,产生层问搓动和面板断裂。某些产生初期断板的原因也会在使用期继续强化,导致路面开裂、断板或使病害程度更趋恶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