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萌芽于何时?茶具及饮茶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2000多年前,在春秋战国时期,茶文化的发源地是巴蜀地区。而茶道的兴起则是在唐朝,达到鼎盛则在宋朝。饮茶方法经历了四次大的演变:1. 煎饮法;2. 羹饮法;3. 研碎冲饮法;4. 全叶冲泡法。
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茶具"指的是采茶、蒸茶、成型、干燥、封藏和记数的工具,"茶器"则指生火、煮茶、烤茶、碾茶、量茶、盛水、取水、滤水、分茶、盛盐、取盐、饮茶、盛贮、清洁和陈列的用具。可以看出,唐代的"茶具"与现在的茶具并无太大关联,而"茶器"中的一部分相当于现在的茶具。
从唐宋时期至今,茶具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精简。茶具的演变与饮茶方式的演变密切相关,从最初的煎饮法到羹饮法,再到冲饮法和泡饮法。
在煎饮法时期,茶主要是用来治病。羹饮法则是将茶与粟米和调味料一起煮成粥状。到了冲饮法时期,茶叶需要先研磨成末,然后冲泡。而泡饮法则是使用全叶冲泡,这是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始于明代。
茶具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从远古到唐宋时期,茶具的产生和逐渐完备反映了社会进步。唐宋时期茶具的繁复则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反映。而唐宋以后茶具的逐渐精简,则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越来越便捷、饮茶行为越来越普遍、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结果,同样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