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谚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分的,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在民间一直流传有这样的口诀: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1.谚语: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冬去春来,春节的天气变化无常,这个时候南方的气温多数已经回暖,但北方还是很冷的天气。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热空气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形成锋面,后来发展成为气旋,这个时候,天便要下雨。在气旋过去之后,天又转晴。所以人们就常说,春天就是孩子的脸,一会哭,一会又笑的。

冬天的冷空气多,经常的刮一些冷风,天空密布着乌云。人们就常说,冬天是天气是很是可怕,就像后妈的脸。

2.谚语: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清明节是在阳历的四月五日,一般都是在阴历的三月初,如果是闰月,就很可能在阴历的二月初。那么,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因此才说如果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如果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3.谚语: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之所以说,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原因就是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还是很冷的,这主要北方的寒潮南下的结果。

4.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人们的习惯,认为过完春节就是春天的开始。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是在阴历的十二月。和春节隔了将近半个月之久。所以说,在这个阴天的年底,就还是冬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两春夹一冬”。根据历年记载的记录,长江流域在阴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是最冷的时候。立春是在阳历的正月二月五号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的天气将结束,立春之后,天气就会回暖。

5.谚语: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不同地区的惊蛰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根据各地方各年份而定。越往北,初雷越迟,越是干冷的年份,春雷也是来的特别迟。如果哪一年,南方的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也是可以提早。南方的气团多是由北而来,下雨的机会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但也不一定是四十八天。

6.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不同纬度的地区,断雪断霜的日期也是不同的。越是往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越迟。

7.谚语:反了春,冻断筋

阳历二月初就要立春,这个时候就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再下雨,或许也会潮湿的原因显得特别的冷。

8.民谚

关于二十四节气有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条民谚:“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