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哪位亲知道江西瑞金有些什么经典的红色故事,还有瑞金当地的特色民俗!急需啊,谢谢了

江西瑞金的红色经典故事,以及民俗和文化。

1、震撼人心的瑞金八兄弟:争当红军,全部牺牲

1933年秋,蒋介石对苏区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派出50万大兵向我中央苏区逼进,妄图歼灭中央红军。中央苏区的红军人数仅有敌人的五分之一,扩大红军队伍成了当时的重要任务,瑞金下肖区杨荣显老人八个儿子集体加入革命队伍。

这一天,瑞金下肖村村口祠堂围满了群众,但见两个苏维埃干部向围拢来的群众大声说着:“乡亲们,现在我们有了土地种谷子,是红军来了以后我们才有今天。可是,国民党白狗子妄想夺回土地,他们纠集了很多兵来围攻我们苏区,你们说我们怎么办?”

人群中大声地回应着:“消灭他们,把他们赶出去!”苏维埃干部话锋一转说:“对,要消灭他们,我们就应该去当红军,拿起枪与他们拼!”话音刚落,一位20多岁的青年手里挥舞着一把割草刀,大声说道:“白狗子就要打过来了,我要参加红军,打白狗子去”说着挤到桌子前。

“我们也去,写上我俩名字。”围观的群众不约而同朝俩人看去,原来第一个报名的是杨大爷家的老三,后两个是杨大爷家的老四和老二。三兄弟同时报名当红军,干部有点犹豫说:“你们家三兄弟都当红军,那家里的田谁耕?”老三说:“你放心,我们家有八兄弟呢。”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话没说完,人群中又冒出老五和老七,五兄弟都争着要去,这下可难坏了两个干部。最后他们嘀诂了几声后说:“我看你们还是先回去和你父母商量商量再……”“不用商量了,我早就同意他们去当红军,而且还有三个也一起去。”

只见老大搀扶着杨大爷走过来,后面跟着老六和老八,他们卷着裤腿,泥巴还在脚上,看得出,是刚从田里回来。

杨大爷急步来到桌前,拉着苏维埃干部的手激动地说:“红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前线要兵,你就让他们去吧,家里的地还有耕田队呢,写上吧,我把他们交给你了,要他们好好地打仗,多杀几个白狗子”。后来,因前方战斗惨烈,参加红军的八个兄弟全部牺牲,一个也没有回来!

2、大柏地鏖战

在瑞金城外,二十八团被优势的敌人团团围住,局势十分危急。朱德观察了敌情后,果断下令说,一营跟着我中间突破,二营、三营左右配合,全团上刺刀!大家心里都明白,军长要带着大家同敌人拼了。

话音一落,他举着驳壳枪带头冲向敌群。经过一番生死搏斗,二十八团终于冲出重围,同三十一团会合。除夕之夜,红四军主力在朱德、毛泽东的率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到了大柏地。这时追赶红军的刘士毅部还一直紧跟在红军后面仅差一天路程。

大柏地,位于瑞金的北面,是瑞金通往宁都的必经之路,从麻子坳到分水坳,是个有一华里长的谷地,地形十分险要。谷地两边是起伏的山岭,遍布着茂密的森林,便于隐蔽设伏,是个极为有利的歼敌地形。

朱德根据红四军干部会议的决定,巧妙安排,兵分三路,布成口袋阵,准备歼灭刘士毅部。当敌人发现大道旁有红军的零散人员时,一边放枪,一边叫喊着冲了过来。

担负诱敌深入的那些红军战士,一看敌人上钩了,打心眼里高兴,一边鸣枪还击,一边喊叫着朝前跑去。刘士毅的部队追了几天都没看到红军的影子,今天好不容易见到了红军,当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紧追不舍。

瞬间,敌人的大队人马都涌向了谷地,进入了红军的包围圈。朱德下令开火还击。埋伏在两面山上的红军,在一片杀声中,冲向敌群。走在敌人队伍前面的刘士毅,一看形势不妙,知道中了红军的埋伏,立即拨转马头,向来路逃走,扔下他那两个团也不管了。

这次战斗,全歼了刘士毅的两个团,活捉敌团长萧致平、钟桓,缴获重机枪6挺,步枪数百支。大柏地的胜利,是红四军自井冈山下山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扭转了红四军在赣南的被动局面。

瑞金民俗:

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瑞金人讲客家方言,在文字语汇上较接近普通话,但语音又与邻近县市区的客家语言有差异。

瑞金很早就有地方民间戏曲班演出犷主要是庙会演出,演出过的剧种主要有昆曲、东河戏、祁剧、京剧和采茶戏等。

苏区时期开创了红红火火的苏区戏剧运动。苏区戏剧取革命题材,用瑞金民间音乐,对今后我国戏剧的发展起到探索、实践和指导作用,支援了革命战争。现瑞金主要戏曲为赣南采茶戏。

瑞金灯彩品种繁多,有茶灯、龙灯、马灯、船灯近30种,多演出于乡村宗祠,也经常组织集中调演。

瑞金民间建筑艺术,属典型客家风格,客家围屋随处可见。“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

瑞金民歌,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瑞金建县已有一千多年,瑞金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客家民间文化十分丰富,瑞金的先民们砍樵烧畲唱山歌,种茶、采茶唱茶歌,闲时唱小调,喜庆节日唱灯歌、祝赞歌等形式的民歌数不胜数。

扩展资料

瑞金市的成立:

1994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瑞金县,设立瑞金市,管辖范围、行政级别未变,仍隶属于赣州地区

1998年冬,国务院批准撤销赣州地区,设立地级赣州市之后,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2月14日批准瑞金市由省辖,赣州市代管。

2014年5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瑞金市成为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之一。 

2018年7月29日,瑞金市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市序列。

参考资料来源:瑞金人民政府网-红色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瑞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有许多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旧址。瑞金是客家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至今还保留着具有古朴风貌的方形围屋。所以,去瑞金旅游,旅行社都会安排观旧址品民俗等活动。
  叶坪谢家祠
  在叶坪旧址群,最吸引人的当然是那一座看似古老的谢家祠堂。它坐东朝西,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屋顶为两边坡下水的曷山顶,隔间垛墙都上瓦端,突出檐外,远看昂首飞翘,动感非凡。
  这一建于明末清初的私人宗祠,永远有着它骄傲的资本: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随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此宣告成立。毛泽东在此当选政府主席,“毛主席”这一在神州大地长久嘹亮的称呼,便从这里叫起。大会闭幕后,这一宗祠用木板隔成12间小木房,用作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中央人民委员会各部委的办公室。
  走近古祠正门,硕大的五角星和书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苍劲大字横幅悬挂其中。虽然整个宗祠已布置成会场,但宗祠上反映赣南客家古文化的图文雕塑仍依稀可见。祠堂内的柱梁斗拱之间,仍保存有不少绘画,其上厅天花板上又镶嵌着两对倒立的木雕金狮子,宛如在活蹦乱跳,显示了典雅富丽的宗祠有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整个宗祠的装饰艺术既有与客家古祠相似的民间艺术,也独具风格,让人观后记忆犹新,流连忘返。
  沙州坝元太屋
  沙州坝旧址群内,近年重修且错落有序的各个部委旧址,是旅游的一大看点,而更能吸引人注意的是,在旧址群前头的那一典型的客家古民居———元太屋,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旧址,而且这里是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及毛泽东旧居。
  元太屋坐北朝南,前面用围墙围着一个空坪,供屋主人休闲纳凉或做晒坪,房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土木结构的二层民居。从外表看,它再简单不过了,有谁会想到,1933年4月至1934年6月,毛泽东、徐特立、何叔衡、谢觉哉曾分别在屋内四个正间中办公和生活。
  朴实简洁的元太屋,有着客家建筑的特色———屋内中央有一天井。元太屋前边右侧几棵千年古樟则是一道靓丽风景。但见古樟枝繁叶茂,生机蓬勃。在屋前右侧栽植树木,或者保护原有的树木,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而元太屋前的古樟显得异常高大,就有了它的独特和高逸。客家人的这一习俗为在此居住过的世纪伟人提供了优越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在那峥嵘岁月的年代,毛主席在此写下了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们的经济政策》等光辉篇章,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年轻的中华苏维埃政权同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
  云山古寺
  云石山旧址群可有它的奇特之处。1934年7月,因战事的需要,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不得不从沙洲坝迁至15公里外的梅岗。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选择了位于梅岗西北角的云石山,并将石山上的云山古寺作为其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云山古寺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方形围屋,占地300平方米,由一厅一院二横屋组成。整幢房屋处在云石山的绝壁之巅,而古寺东西北三面则危崖巨石。在古寺南侧绝壁之中,1米厚的石块围墙围住,俨然一道铜墙铁壁。而围墙中间开着的一道堡式大门,陡增了整个云石山的威严,有道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在此真正能够得到体会。
  古寺有客家围屋的共性,内有储藏室,室内长年干燥,易于食物储藏。寺中有天井,为居住在寺内的人提供饮用“水源”。据说早年中原人迁至南方客居于此,成为客家人,经常会受到当地人的侵范,于是他们在建造房屋时便围拢一起形成“围屋”,成为现在的一大景观。
  1934年10月10日,红军主力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年从云石山踏上长征路,后来担任过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在1996年11月重返云石山时感慨良多,欣然为云石山题词“长征第一山”。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16
故事不知道,不过特色应该是瑞金的红薯叶米果吧,嗯,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