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节俭一生,即便是退休了,更是节俭不花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这是普遍现象!

年轻时上有老下有小,顾头顾不了尾,紧巴巴的,节俭成了习惯,工资也不高。

到老来,想到自已手里有松动一点,也体恤孩子们找钱不易,还有许多事要做,处处得花钱,购房,读书,婚嫁,育小孩,真的头都愁大了。

人一老,啥啥毛病又出来了,得做点准备,反正无松心的日子,所以,还是青菜白菜,布衣旧裳的过吧!

咱的国情,有点存款都不同,就这么过吧!

节俭本也是好习惯!

一,老人勤俭一生习惯了。退休了钱也不多,物价贵还得节俭。

二,存点钱有安全感,看病太贵了,病不起,死不起。

三,现在的年青人挣钱大难了,邦他们点。

老人们退休了,虽然有了退休金,家庭里负担更重了,孩子,房子,车子,孙子,教育,医院都在伸手啊!唉!真的很难!不节俭不行啊!

到今年10月份,我退休整整1年了。算不上老人,70年生人,但的确比上班时节俭不少,不是刻意节俭,而是生活圈子变小了,没有什么非必要的应酬都可以退掉。举个例子,今年夏天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特意置办了一套行头,但那套裙子一个夏天只穿过两次,呵呵,然后就到秋天了。不是舍不得穿,而是没有穿的场合。居家是怎么舒服怎么穿,没有必要穿个裙子进进出出,还得挺胸收腹,搭配上恰到好处的淡妆吧。所以说,自从退休后,购物的欲望大打折扣,钱就自然省下来了。

还有一个节俭的原因,是因为退休以后基本上已经丧失赚钱的能力了,无法开源,只能节流。退休人员的工资收入千差万别,虽说有医疗保险,但得为未来养老做好打算。手里没点积蓄,万一病了,卧床了,不能伸手跟孩子要钱。一是孩子得生活,二是自己的钱花的仗义。

不过节俭归节俭,生活质量必须保证,吃好睡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余生拼的不是去哪 旅游 了,不是谁又买大房子,谁又买多少钱的包包了,而是拼的 健康 。

那些节俭的绝大多数都是30到60后,那是时代和生活环境造成的,以前穷的吃不饱穿不暖过怕了,哪怕生活条件好了习惯也养成了,舍不得浪费,我婆婆八十多了也舍不得花钱,剩饭剩菜舍不得扔,总说我败家,身边还有一个六十八的大叔,有工资有存款还有二套房,每天起早贪黑比小伙子都能干,开三轮车搞出租,大叔说了就喜欢钱,挣钱不花攒着就开心。以前太穷了没有钱现在有钱了就高兴,累点没事。现在70后比他们强多了,不像他们那样节俭了,绝大多数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知道享受生活了。

我父母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这一辈苦过。

年轻养成习惯,并在心里刻下深深印记,生活其实应该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或经济压力的年轻,改变思维模式,改变消费习惯。老了最大的消费是就医治病。在保证这个的前提下,适可而止的消费是需要的,人生短暂,有条件的善待自己吧。

临近退休了,说说我的看法,一己之见,可以讨论,拒绝攻击。

首先是经济状况。好多人到退休时经济状况并不富裕,自己或子女有房贷、或纯粹的自己和子女经济条件不好。

其次是节俭已成习惯。多少年养成的习惯已成自然,更何况年纪大了,欲望减少减低,花钱的冲动小了。

三是对后期的生活稳定缺乏信心,这点不到一定的年纪是不会有的。人到七老八十,再让他去赚钱养自己或补贴家用,不如先省俭一些。

身边很多老人确实是这样,明明不缺吃不少穿,但仍然是极尽节俭,这是为什么?

一是年轻时候生活艰苦,缺吃少穿,一分钱都得算计着花,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深入到了骨髓里,即便是老了,衣食无忧,但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不会再改变。

二是宁可自己吃苦,也让子女过得好点,哪怕子女已经长大成年,有的家庭子女事业有成,明明不缺钱,但老人还是愿意为他们锦上添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我们兄妹几个,虽没有大富大贵的,但都过的还可以,起码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总告诉父母别攒钱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他们买东西还是拣便宜的买。所以我们都不给父母钱,而是给他们买东西。

三是多数老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钱攒起来,是怕年纪大身体不行了,看病都没钱。现在看病很贵,有个头疼脑热的,打个点滴就得几百块甚至几千块,没钱怎么行呢?还有的老人觉得子女指望不上,手头没钱,心里没底,为了不指望子女或者不愿看子女的脸色,还得自己有钱,攒钱为了养老是多数老人的想法。

老人节俭一辈子了,都成了习惯。衣服是能穿就穿,新的衣服压着箱底。也许到死了哪天都没穿过几回。用的家什更是对付,凑合用。吃的更是不买啥高档东西,基本大众消费。年轻挣的工资少,全给家里花了。老了,退休金也不舍得花,到最后给儿女了。可是,如果儿女指望老人留下这点钱,还真不够花。所以,老人要想开,活着一天就要好好生活,不从儿女要钱养老,已经很伟大了!

没有人天生就爱节俭,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不知道花钱的好处?谁不愿意提高生活品质?退休金少的可怜,什么也做不成,不节俭难道还有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