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哪些风俗

如题所述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变的生机勃勃,我们春天都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带你们去看看。

1、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主春事。立春时分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因此民间春天有些地方会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春天时分,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3、咬春

春天有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南方一般为春卷,民间在春天有些地方会吃这些东西。

4、踏青

又称春游、探春等。现在一般的学校在春天会组织学生出去春游。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会变的生机勃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7

虽然现在很多习俗没有了,但是从古至今,春天有很多习俗,包括:

1.迎 春

由于立春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时间,中国传统社会一向重视立春日,自朝廷至民间立春前后有诸多或严肃或嬉戏的仪式与习俗,迎春、鞭春、说春、演春、望春等等。

立春为四季之首,是温暖季节的开始,对于以农业立国的中国人来说,立春意味着生命活力的复归与丰收的期待。自然节气的“天时”,是人间生活的依据与行动指南。在王朝时代,天时的预测与掌握,首先需要统治者的仪式性接收与确认。

2.鞭春与进春

除朝廷迎春典礼外,唐代开始出现了立春日鞭春习俗,即地方官员以杖打土牛,以表达迎春的意愿。宋朝虽然迎气之礼淡薄,但对立春日鞭春的习俗十分热衷,鞭春成为国家迎春礼仪的中心内容。《东京梦华录》 记载了开封府进春牛鞭春的情形,街市上还有小春牛出卖,以供市民迎春之用。
明朝政府仍然十分重视迎春仪式,从京城到地方府县,立春之日官员都要组织迎春、鞭春仪式。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明代北京迎春的“春场”,在东直门外五里。先立春一日,京城最高首长京兆尹 (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带领府属官吏,或骑马,或乘轿,皆着红色礼服,头簪彩花迎春。

迎春的队伍以旗帜前导,接着依次为田家乐班、勾芒神亭、春牛台及附属县的官吏人等。迎春队伍游行的路线是由春场游至府衙,表示春气接到了府内。然后由京兆生员以塑好的小春牛、芒神送入宫廷,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仪式完毕后,“百官朝服贺”。

清代北京迎春仪式与明朝略同,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尹率僚属朝服至东直门外迎春。立春日,大兴、宛平县令设供案于午门外正中,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还呈上用春天花草插成的春山。

3.扬州“打春”

扬州以优伶官妓为行春的仪仗队伍。康熙年间,裁减乐户,没有官妓后,人们用花鼓戏中的角色代替,在扬州花鼓中,女性人物角色均由男性扮演,所以扬州俗语有:“好女不看春,好男不看灯。”(《扬州画舫录》卷九)苏州等地,立春前一天,郡守率僚属迎春东郊娄门外的柳仙堂。

观者如市,男女争着用手摸春牛,以求新年好运气。立春日,太守在府堂举行鞭春仪式,用鞭子鞭碎土牛,谓之“打春”。

民国之前,各地立春仍有 “打春牛”的习俗。人们用泥土做成春牛,涂上五彩,还要做一个芒神。县令在衙门内主持鞭春仪式 。县令用彩鞭鞭碎春牛,众人争抢土块带回家,说是今年就会有好收成。也有人涂在灶上,有说可旺六畜,还有说可少虫蚁之害。

民国共和,礼仪渐减。民国时期,因为政府改行公历,官方立春迎春祭仪,也就逐渐停止。

4.报春与说春

民间的立春活动虽没有官方仪式那样浩大,但更加生动有趣。小儿女在立春日头戴彩燕或春蝴蝶,或者佩戴名为 “春娃” 的人偶,以迎春、庆春;或者用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头上,以祈“四季清健”。春天的孩子轻灵快乐。而大人们重视的是春天与丰收的联系,“报春” 就是丰收信息的民俗预报。

报春在立春前就开始了,有人扮作春官,带着木刻印制的春牛图,走村串户报春。浙江宁波一些地方报春人手持小铜牛沿门唱春歌,主人一般将报春人迎进庭院,报春人拿着青铜小牛在米缸、谷仓上左绕三圈、右绕三圈,边绕边唱“黄龙盘谷仓,青龙盘米缸”等歌词,并分送印有芒神与二十四节气的春牛图。主人要以钱物酬谢。

报春也伴随着游戏与娱乐,在湖北称为“说春”与“讲春”。湖北黄陂每逢立春前后,就有人下乡说春并兜售芒神春牛。说春人红袍纱帽,敲着小锣,似说非说,似唱非唱,内容大都是吉利话,主人家要以米酬谢。春官一般口齿伶俐,善于即景唱说。

四川宜宾珙县春官一手拿着打狗棍,一手拿着红纸春词,游走乡间 “说春”。在西北地区也有唱春习俗,山西的春官由乐户充任。春官的诙谐与笑骂成为乡村春日的娱乐。游走乡村的春官,成为春天乡野的一道风景。

5.演春与望春

演春,是传统社会民间迎春的仪式活动之一,它以民间小戏的形式酬神娱人。民国河南《阳武县志》记载:“立春前一日,土人扮故事,乡民携田具,唱农歌,为兴农作之状,名曰:演春 ”。乡里立春时期的所搬演的这些草台戏,也叫春台戏,其实它是官方迎春仪式的民俗版。

在湘西以前每年立春前一日开演迎春戏,按照习惯一年十二个月要扎十二个戏台,闰年扎十三个,立春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前往观赏。迎春的小戏戏台搭在旷野中,给神演出的目的鲜明,当然也“又引闲人野外看”。

望春,立春时节是生命力萌生的时节,民间信仰中认为立春前出嫁的妇女归宁,立春日当天穿着青色衣服、打着青色雨伞的媳妇,在交节时分,赶回婆家,可望得到子嗣,这种习俗称为望春。由此可见在民间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生殖力量,既来自母系,也来自自然天时。

扩展资料

虽然现代中国春神祭祀与迎春仪式,已经相对寥落,但在部分地域的民间社会仍有传承,引人瞩目,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衢州柯城区 “九华立春祭” 是其中之一 。在衢州九华乡外陈村有一座梧桐祖殿,供奉的主神是句芒,神像用整株桐木雕刻而成,民间称句芒为“梧桐老佛”。

每年立春日举行祭祀庙会,举行立春祭祀民俗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有: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芒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插花、踏青等,构成了衢州地方特有的立春庙会形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06

春天的习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坐在秋千上别提有多开心了。

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对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这个时候约上家人朋友一起踏青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感受春风的洗礼。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这个时候人们会活动起来亲自种上一棵树,代表着一年劳动的开始。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拓展资料:

“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而得名”,这说明“清明”一名的由来与气候有关,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5°,雨水日渐增多,天地清洁。在这一天,古代帝王会举行隆重的“墓祭”之礼,民间也相继效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2

    元旦:

    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2.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3.春节: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其次还有举家团圆,走亲访友等活动内容。

4.路神生日:

元月初五,“路头神”是吴地地区民间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此日做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

5.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

6.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7.国际劳动妇女节:

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8.植树节:

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时间为每年3月12日。

9.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10.清明节:

祭祀祖先、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拓展资料: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07

立春:春耕 打春  春社 朝贺 春游 咬春。

雨水: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

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  惊蛰吃梨  蒙鼓皮  "打小人"驱赶霉运   抒发内心不忿。

春分:在每年的春春分竖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清明: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

谷雨:南方谷雨摘茶习俗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

扩展资料。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民俗于此日扫墓。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