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

如题所述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时坚持并完善内容,原来的课程标准有益因素需要进行积极地传承或者延续值得我们去坚持有对文化、对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关注,还有新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素质的发展,是必要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第二,从三个纬度来表述课程目标;第三,精选课程内容;第四,拓展学习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五,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第六,积极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坚持了美术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定性: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还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是改革的要点一;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多,美术课非常有限,要选对他们发展有用的和能够学会的。还要加以组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类,绘画、工艺、欣赏;一种是分级,义务教育分四个学段。分类和分级完成以后就形成了美术课程。学习方式是要点二;学习方式主要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即接受性学和研究性学习。过去的我们强调接受式学习。课程改革以后,强调探究式学习或探究性、研究学习,它更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主体之间的那种相互合作。
美术课程是对视觉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是美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基础,我即感受、理解、创造。首先是感受。我们观看视觉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结构、材质、肌理、空间、比例、规格。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观看并合在一起的。也叫观察。要整体的观察方法,这恰是徐悲鸿讲的“尽精微致广大”,就是从大的地方着眼,看细节,然后又把细节跟这个整体进行比较。作品细节丰富、具体,但却不失整体效果。第二就是要理解。比如面对《格尔尼卡》这一视觉形象,要理解它。告诉孩子,这是立体主义风格。再如毕加索画《哭泣的女人》,画的有正面、有侧面,把它们结合在一块儿了,是立体主义的一个特点。作者还把形象拆开以后重组,并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其中半牛半人是邪恶势力的代表;马的死亡预示着生命的死亡。因为马是一种冲动性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属于那种内需力、力比多、生命本能。第三就是要创造。美术不仅仅是去动动嘴、动动脑,它还要去创造。用笔,然后运用技法,来改变材料的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艺术学习也应该是个愉悦的过程。应该跟其他课程拉开距离,应该强调它的感性、愉悦性,让学生真正地发挥个性,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美术课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感性的,还有一种愉悦的课程,美术课要上出美术课的一种感觉来。首先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向少数有天赋的、有兴趣的、有条件的孩子开放,应该向所有孩子开放,要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采用教学方式都要体现这点。比如,画素描要训练长时间,先从石膏开始,然后头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没有那么长时间给你学素描。所以要从公民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学习明暗推移法,画法比较概念,也不过分考虑光源的变化和影响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表现。第二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其实是一个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引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美术。所以,美术学习的过程,应该给学生带来一种快乐。第三要关注文化与生活。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的创造主要看它的背景,而且它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文化背景。所以要真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就要了解它的框架、它的环境,通过整体来观照具体的作品。进而去了解它的文化,这是一个双向的促进,互动的过程。当代文化在交融,要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什么是我们自己文化,什么是他人的文化,什么是我们人类需要去共同打造的文化。美术欣赏可以从形式的角度出发,也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比如故宫中的东六宫、西六宫,形状就是六根短线,所谓“坤六”,它就是跟这个坤卦这个图是一样的。坤是女性的代表,所以这里是有讲究的。还有天坛,我们教孩子欣赏天坛的时候,可以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如对称、对称、主次、呼应、统一等。所以讲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可以揭示它,即一个是比较纯粹的形式角度,一个是文化角度。第四是注重创新精神。美术,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要不断地创新。
美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利于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些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悟美术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还有就是要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用一些现代媒体,比如说电脑、网络。还有要鼓励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特别强调就是健康乐观的心态。要强调体验,在具体的环境中把自己内在的一种感觉、感受,释放出来。体验的方式很多。比如,化装、模仿动作、设置情境、观看视频、讲故事,都能唤起内在的体验。美术课就应该让学生换一种体验以后来理解或者表达,这样才有它的价值。再者评价非常重要,目标和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评价过程是不完整的。评价可以帮助看到优点并加以发扬,看到缺点并加以改正。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地来完善自身。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运用美术档案袋、展示、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还有要重视教材编写,好的教材应该呈现课程目标和呈现课程内容,还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应该具有感性、美观大方这么个特色,还要通过要素和栏目来展现学习过程,通过一些栏目设置,像讨论活动、相关链接、要点提示等,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鼓励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等。是师生对话、互动、交流思考的平台,发现和创意的一个起点,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出它基本的结构应该包括为什么学,目的是什么,学什么,内容是什么,怎样学,方法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等。教材还要有动感,要将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是一个好的教材。最后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分为校内校外的,也可以分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应该满足学生学习美术基本条件,其他还提出了完善学生的基本材料和设施。第三条要求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另外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网络资源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并打印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改造、变化,完成自己的作业。
以上观点是对这次学习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便以后践行到教学实践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