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收入在增加了10%,此时他对商品Y的需求只增加了5%,则这个商品是:低档商品。 疑问:答案

消费者收入在增加了10%,此时他对商品Y的需求只增加了5%,则这个商品是:低档商品。

疑问:答案是低档商品。我选的是正常商品,因为E=0.5。请问我哪里不对??

y商品绝对价格没有变多,但是其相对价格产生变动:(个人收入增长10%,那么增长后y商品的支出比下降至约90%(0.909)),而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了5%,那么增加后的消费者对其单位数量的支出比为1.05/1.1=(约)0.9545。通过反算,弹性实际为负数。而区分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是通过弹性的正负关系加以区别的——弹性为正数则为正常(这里面还有细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以1为界),为负数则为低档。所以y商品的水平为低档水平。
一、这个应该是定义的问题,你看看例子中是怎么理解低档品的。经济学中把需求量和收入呈方向关系的物品成为低档物品,所以收入弹性为负的才是低档物品。一般来说收入弹性<0的称为低档物品,但它还有个定义更清晰的名字劣质品。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被称为生活必需品。收入弹性大于1的被称为奢侈品
二、微观经济学上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的正负区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小于1又将正常商品分为奢侈品和必需品。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时,他们就越来越在意消费商品的档次:在有能力"鸟枪换炮"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会浪费这种能力。据此,我们可以把商品分为两种: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人们对前者的消费会随自身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对后者的消费则恰恰相反。
三、如果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提高,那么这种商品就被叫做普通品或高档品。然而对于某些商品来说,情形恰恰相反:它们的消费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减少;这些商品称为低档品或吉芬品。大多数情况下,低档品与经济生活困难的消费者相关联。拓展:"吉芬之谜"在经济学中,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这是绝大多数人所共知的道理,也符合理性人行事的假定。但是,1845年在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马铃薯价格在上升,但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英国经济学家吉芬(Giffen)观察到了这种与需求定理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就被经济学界称为“吉芬之谜”,而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被称为吉芬商品。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y商品绝对价格没有变多,但是其相对价格产生变动:(个人收入增长10%,那么增长后y商品的支出比下降至约90%(0.909)),而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了5%,那么增加后的消费者对其单位数量的支出比为1.05/1.1=(约)0.9545。通过反算,弹性实际为负数。 而区分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是通过弹性的正负关系加以区别的——弹性为正数则为正常(这里面还有细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以1为界),为负数则为低档。
所以y商品的水平为低档水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