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请给我……”为题的一篇作文

3、4百字左右

请给我距离

我们都是落幕时的孤单精灵,在一场游戏结束之前匆匆忙忙的上演说再见角色。于是,三步并作两步的走,都忘了来时的路,任由风擕带淡淡的茶花香从指尖溜过。

  我们不是生活的臣子,却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想方设法的得到。我们常常反其道而行,结果总是伤痕累累。我们追求完美,却忘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我们依旧执拗,执拗于青春,执拗于无悔,当千帆过尽,内心也有轻歌浅吟低唱。抚不平内心荡涤的层层涟漪。

  我们怀揣着梦想,一路放声高歌,妄想一步登天,却不知高坠悬崖的疼痛;妄想一举夺魁,却总是事与愿违,跌落在荆棘丛里。

  我们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匆匆的行走于家与学校的路,没有多余的目光留恋途中的风景。偶尔碰到一两个认识的人,也不过是相视一笑。没有太多的波澜,就勾勒不出内心激情的澎湃。尽管生活单调到乏味,但还是会花午休时间跑到邮局寄上一封饱含深情文字的信。还是会在键盘上敲打,沉溺于网中,便是一个下午。这些都还不够,依然会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吃的,穿的,样样俱全。与其说我们活的奢侈,不如说我们还未品到真正有所向往的生活的韵味。这韵味一漏,就怕遗落千年……

  我们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每当这个时候,便如久困笼中的鸟儿,一飞冲天。可是,还是会有人心怀不舍,悠然漫步于校园中。朋友有句话说得好,高一进入地狱,高二炼狱,高三打入十八层地狱。虽然,我还未体会的如此透彻,但从高三教学楼那边飘来的硝烟已使我时时有所警惕。

  罢了,罢了。暂且不说。我只祝莘莘学子能够如愿以偿的实现理想。

  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就像不同的水果,流露出不同的味道。

  童年的我们,就像一颗甜甜的西瓜,整天嘻嘻哈哈,没有所谓的烦恼可言;少年的我们,就像一枚涩涩的青枣,总是拖着一颗呆滞的脑袋迷惘的张望世界。

  于是在青春躁动的领域里就常常坐立不安。今天或许还是笑脸迎人,明天可能彼此视而不见。我受过这些,我也怕了。我们本来好好的行走在这个世界,又何必要在别人和自己的旅途中让大家都带着伤前行呢?这一切,何必呀。佛说,十年修得同船度,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们何必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拿朋友,同学之间的情分来开玩笑,这玩笑一开,就怕开到无法挽留的地步。试问,有谁愿意看见人走茶凉这一幕?

  实不相瞒,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列子。曾经的共患难熬过年头还不是形同陌路。从那以后,我暗暗许愿,如果谁对我好,我会对他好过十倍,百倍。我也学会了去珍惜,珍惜身边的现在能够拥有的一切。我不愿意若干年以后,我还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到街头。

  最近,我深受鼓舞。也许你们猜不到给我鼓舞的人会是一位远在湖北咸宁的朋友吧。他很好,会鼓舞我要好好学习,要认真上课,以后才会有出息。他的字字句句就像毛毯一样暖和了我的心。也许他是一位天使。后来,我看了他的照片,才发现他长得很消瘦,但是很亲切的样子,笑容也温柔。一脸纯真的样子,真的就像一位天使。我衷心的希望,这个给我支持的天使,要一直幸福。

  当我不断地从现实中找出安慰来填补灵魂的空白。我的心就不断的扣问着自己。我该追求什么?我的理想何在?我毫无招架的能力,只能投降。因为当梦想火焰在我的脑海越发清晰的时候,我就对自己坚定的说:“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个话语。做起来也未必太难了吧。可是,不做,更不是难上加难!如今我会坚定的回答:“YES!”

  时间的河流一点一点的在澄清,可我的路该怎么走?或许慢走,或许快走。只是,无论什么,好像必须走。

  好吧,走吧,自己的路自己来走。所以,请给我距离,让我有足够的空间从跌到了还能自己爬起来,让我能在自己的天空划出深刻的痕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6
在周末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走在街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神情,毫不吝啬的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这种颇为普遍的现象在那时却是极少见的。那时母亲虽小,却也是兄妹中最年长的那个。年纪尚小,就要担任照顾弟妹,包揽家务的重任。每天下来,做功课的时间所剩无几。放假时还要帮助外公外婆去田里干农活。母亲的功课便是在那时落下的。从母亲的描述中我得知,当时她的学习生活也不如意,课堂上总是哈欠连连,成绩平平,功课拖拉,从未得到老师青睐。这种情况僵到母亲初二便结束了。 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总是一脸后悔,感叹知识的重要,并现身说法教育我埋头苦读。而我每每点头信服,因为那是她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母亲在一家服装厂谋生计。虽然每月也可得两三千的工资,尚可维持家计,但与母亲的辛劳程度绝对成比例。母亲绝不因为疲惫而放弃阅读。母亲会在看完我的文章后将我的杂志方的到处是,洗衣机上,床上,餐桌上,鞋柜上......虽然这不是个好习惯,我依然由衷感到高兴。我理解母亲的忙碌,怎能计较?我以为心会一直平静下去,直到今天,母亲帮我听写,报词语。母亲用生硬的普通话尽力将音节读准。读词的过程中一直磕磕绊绊,甚至还有音节错误。我小心翼翼的替母亲纠正音节错误,深怕伤害母亲的自尊。心里泛起酸酸的气泡,一个个升起来砰砰地爆掉,化成了眼底的雾气。我才意识到岁月销蚀的不仅是她的容颜。 我完全明白是怎样的信念支撑她这样一步步走下去,不去计较生活对她是否公平。她已将她的人生理想一并加在我身上,并鼓励我勇敢地去背负它们,跨过一道道沟壑,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担负,但我相信能一点点的坚持,直到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母亲,就让我借用这样的机会,补偿你,好吗?你舒心的微笑将是我最终的目标。
第2个回答  2012-05-24
请给我时间,故乡

最近不知怎么了,对家中的那山、水十分挂念,总是想回去看看。
也不知从何开始,这种感觉就开始慢慢沉淀了。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就在我心中一角隐藏了起来。
对她的印象是小的时候开始的。
我三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外出了,过了三年才回来。那时候她给我的情感就是,尽快让家中的表哥吃到我特意为他带回的糖果。但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他已经出去了,为此我还难过了好几天。
在家中过了一年,一年中这里的一切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定格。
之后又得出去。这次是一回长远的旅程,一直持续了七年。
在这七年间,我曾做梦都想着,家中那雄伟的山、那激流清澈的水流和那大大的院子。
但回忆中那大大的世界,似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还原到现实。
这次回来,她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喜,反而有点疏远。因为她的好处往往都在意料之中。
七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小孩成长到一个懂事的青年。但她好像并没有成长。
变化的是,那一块块长满杂草的土地,增多了,还在蔓延。一栋栋两三层的平房凸立在那里。不变的是,那成片的树木对这片土地的留恋。
这让我觉得,少了几分雨中作乐的诗意,平添了丝丝萦绕在心中的荒芜之感,一种人走茶凉的凄冷油然而生。
再见的故乡,给我的情感有点虚幻。
我刚回来时,就迫不及待去寻找回忆中的地方。但是发现一切都变了,池塘干涸了,葡萄架没了。这让我很是失望。
不仅如此,一切都开始让我感到陌生。
水没有了记忆中的清澈,山没有记忆中的雄伟,路不够宽,树木不够高大,甚至连这片土地都减少了一份厚实。
我记忆中的东西都哪儿去了,是不是回忆糊弄了我,我始终想不清。后来我问过奶奶,门前的那片大院子哪去了,怎么会变得只有这么小了呢。她笑了笑,望了下这片土地,没有回答。她认准了这片养她的土地。
我没有再坚持,认清了回忆也具有欺骗性。
对一个地方的留恋,是因为那里有期待你的人。
过了几年,奶奶去世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死亡与我们那么近,不经意之间就抢走了我的一个至亲。但那一次,我没有流下一滴泪,这让我怀疑自己对奶奶的感情。也许是流血不流泪的观念根深蒂固,也可能是现代社会的看法,流泪总归关系到脸面问题。但是那个虔诚的身影始终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因此,那种对于故乡的留恋,由若隐若现变成了一种冷陌。那里的一切似乎都与我无关了,我不再去想她。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我开始发现自己错了,错的那样任性。
对一个地方的留恋,人固然重要,但对那片土地注入的情感应更加重要。当时的看法,可能是自己把伤心化作悲愤,全部强加给了那片土地。
这次我特意为她回去,带着满腔的歉意,希望还她一个公平。也许我不是第一个,多少年了,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又有多少离她而去,甚至痛恨出生在这片群山环绕的土地上。之后她还是高兴地接纳了那些无家的游子,给予他们一片心灵的空地。
望着眼前一片片并肩的山峰,耸立在云端,微微细雨给她增添一丝神秘感。让人觉得她离我们永远那么近,却总是遥不可及。
雨后的泥泞是那么的柔软。褪去坚硬的外表,无限温情。它曾带我成长。这也只是她教育我们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静静站在这片土地上,聆听着风带来的呼喊声。
我知道这里将是我,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