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心得体会,尽快尽快、、

如题所述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在全校集中开展了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专项活动,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精神,明确上级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努力把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并且给每位教职工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在现阶段,《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是一份关于高等教育办学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布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紧密结合高等院校提高素质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总结了十年来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文件将指导包括我院在内的众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我们传统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这种新的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今年,是学院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关键之年,学院自主授位的评估成功给所有的教职工和全院学生莫大的鼓舞,同时,新高度也意味着新挑战,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院各项工作,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作为众多教职工中的一员我们要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为学院的评建创优奉献自己的力量。为进一步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学院社会地位和声誉努力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9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文件,该文件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九、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学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学习该文件后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一、职业教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生产的技术基础不断发生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起点,终身教育日益成为个人知识更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人才成长的道路应转向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我国长期以来重学科教育、轻技术与职业教育,重高层次人才培养、轻中低层次人才培养,重理论、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使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明显不足,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导致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支付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仅有高层精英,没有高质量的、结构合理的劳动队伍是形不成真正的生产力的。这种经济社会与个人的需求矛盾加剧,使市场调控职业教育公共目标失灵。而且“一次学历教育保终身”的教育观念和在人事、劳动用人制度上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又很严重,逼着家长和孩子千方百计地奔向高学历,不愿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对提高职业能力的培训不感兴趣,从而导致职业教育滑向“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地。据介绍,一些地方职业学校已出现招生困难的局面,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1431万人减少为2001年的1164万人。全国中等技术学校农林类专业招生数由1996年的14.9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5.2万人。因此,职业教育应该用终身教育的理念,研究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职业教育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调整职业教育结构,逐步贯彻知识、能力考核并重原则,完善职业资格标准,强化就业准入制度。
二、职业教育教育向全民化方向发展
从国家“提供”到人民“享有”:职业教育走上以人为本的轨道。职业教育是为受教育者考虑,还是为教育者考虑,在十六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把国家“提供”受教育机会改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因此,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扩大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特别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就业十分严峻时期,肩负着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重任。
为此,要大力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必须要制定出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一大批法规的保证和资源分配的支持等。一是打通高、中等普教与职教的衔接渠道,不断拓宽中职通向高职的渠道,改变目前高中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招生办法,大幅度扩大中职生升入高职比例,制定优惠政策或增加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使中职生上高职具有优先权。二是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强其本科的招生能力,逐步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逐级相连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政策,增加名牌高校对中职的招生比例,增加中职的吸引力。同时,高职教育也要在教学内容上和中职接轨,防止教学上的重复和浪费。三是建议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强化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实现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目标。三、职业教育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新”字,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可以说,这条路有四个“新”。第一个“新”是: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而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第二个“新”:是: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大多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以说是“先发展,后治理”。而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新”是:中国过去的工业化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并且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这样一来,工业发展对于吸纳农村富于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工业发展有有利于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第四个“新”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而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多层次人才的支持。虽然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迅猛发展,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达到8年,但是,若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衡量,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职业教育应该积极向高效化方向发展,加速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应该围绕我国的人才市场的各种需求动态进行探讨,为我国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以及课程设置等提供科学依据。还应该加强教研与教学管理,提高和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调整培养目标。改变目前教材出现的“少、空、旧”的局面,建立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突出员工培训特色的全新教材体系。三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调整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改变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从重学历到重能力,从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从被迫学习到兴趣学习等转变,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知识。
这就是我学习该文件后的心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