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战斗机能不能强行降落在航母上面?

能的话几率

第五代战斗机F35满足垂直起降是特例,一般来说三代机不可能,但特殊情况还是有机会。一般来说三代陆基战斗机例如苏30着陆滑行距离670米,苏-35战斗机标准降落使用减速伞、制动装置在跑道上的滑跑距离650-700米,辽宁号舰长304.5米,“小鹰号”航母飞行甲板长326米,滑行距离根本不够,而且陆基战斗机没有拦阻索,常规起降绝对不可能;当然有一种特例,比如舰载机飞行员驾驶陆基战斗机返回甲板时使用高强度拦阻网,虽然对飞机零件和部件会造成损害,但至少能保住整架飞机,(拦阻网是用高强锦纶丝带为主体材料制成、保障飞机滑行安全的地面应急装置。用于拦阻起飞或着陆滑跑时因故障或意外情况冲出跑道的飞机。拦阻网是随航空母舰、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称为飞机拦阻装置,简称拦阻网。也有称为飞机拦停装置或飞机安全着陆屏。它的结构主要由网体、制动器、立网支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网体由上、下水平主吊带和为数众多的垂直竖带构成,长度相当于跑道宽度,高数米,用防紫外线的锦纶丝带和绳制成。拦阻网安装在跑道头端,由两边支架将其直立成一堵网墙。多用于拦阻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飞机,也有用于拦阻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的。网体的吊网部分采用宽度为30毫米的高强锦纶丝带,主体部分采用宽度为25毫米的高强锦纶丝带。要求强度高、质量轻、延伸率低、耐日光老化、吸湿性小,且须保证吊网有一定的高度和缓冲能力。);为什么必须是舰载机飞行员而不是陆基战斗机飞行员,因为一般陆基战斗机飞行员没有经过甲板复飞训练,降落甲板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如果舰载机飞行员驾驶陆基战斗机降落航空母舰甲板还是有机会成功保住飞机的。追问

是不是鹞式战斗机都可以?

追答

具备垂直起降的战机只要飞行员技术过硬,心理素质较好,航空母舰所在位置气象条件良好,垂直起降基本没问题,俄罗斯的雅克-141,鹞式战斗机都可以起降航空母舰甲板

追问

鹞式飞机这么好,那他的技术要求高不高?我国有没有研制鹞式的计划呢?两航母一个搭载鹞式陆基飞机,一个搭载舰载机,哪个厉害?问题挺多哈,给你加分。

追答

无论续航能力还是目标定位能力,鹞式都已经落伍,虽然被陆战队寄予厚望,但“鹞”本身的设计缺陷就决定了它在战场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喷管喷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容易损坏跑道和甲板,而强大的吸气又容易吸进小鹅卵石或者其他杂物,对发动机造成破坏。此外“鹞”的自重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垂直起降,这就限制了它的载油量,从而进一步限制它的航程和其它负载。它的最大外部负载只有9000磅,与此相比,F/A—18的负载为1.55万磅。为了减轻重量,“鹞”的油箱没有加装防护装甲,油箱里没有阻燃泡沫,也没有加衬能够自我密封的隔膜(这种隔膜可以堵住被子弹射穿的窟窿),这些省略降低了它的战场生存性。但鹞式战斗机最致命的软肋还是它的喷气管。出于平衡的考虑,它产生推力最强、同时也是温度最高的喷管位于机身中央,而其它飞机的最热点则在机尾附近。所以一旦被热寻的导弹击中,鹞式飞机受的伤将更加致命。这点担心已经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得到了证实。在那场战争中,陆战队共有7架鹞式战斗机被伊军炮火命中。根据美军的战后评估,鹞式战斗机的战损率为每出击1000架次损失1.5架飞机,而陆战队的主力战斗机F/A—18则毫发无损。在阿富汗战争中,鹞式战斗机由于缺少一种激光瞄准系统,因此作战时只能由其它飞机提供定位。结果在11、12两个月,“鹞”参战最繁忙的阶段,它们也不过出动342架次,扔下了161颗炸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3
这在二战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起降速度都很有限,螺旋桨的特性也决定了低空低速的良好操作能力,即便不用弹射器和阻拦索,当时的大部陆基战斗机都能在航母上起降,无非是起降作业效率受到影响,还有就是要看飞行员的水平。自从喷气飞机时代就没有可能了,飞机的速度快,起降速度也快,低空低速操作难度大,飞机自身起降质量也大,即便航母那么庞大的甲板对于飞机作业来说依然是很狭小的,因此降落时没有阻拦索帮助是无法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停稳的。
第2个回答  2014-06-23
不可能,一般陆基战斗机都没有着舰尾钩,所以即使驾驶员技术如何高超也不可能在航母上降落
第3个回答  2014-06-23
不经过适当改装的话,要在航母降落几乎是不可能的,航母甲板距离太短,没有着舰钩和阻拦索的强制减速的作用基本上会直接冲到海里。追问

有经过改装成功着舰的案列吗?

追答

苏33的原型机就是苏27改装的

第4个回答  2014-06-23
基本不行,陆基的硬度较弱,对起降要求更为苛刻,且后部无尾勾,除非使用阻拦网,但对飞机损害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