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刻石的上清景区刻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1.题刻“天梯”。镌于八水河公路桥北之半山石阶旁。清代以前,进山无路可循,当地山民沿山凿石阶而行,进山之难,犹如登天梯,故名。字径2米半,在海滨即可遥望。青岛市王梦凡书。
2.题刻“玄武洞”。洞处八水河去龙潭瀑山路之左侧,为巨石垒成,玄武洞三个篆字,呈品字形排列,分别刻在三块洞石上,字径80厘米。青岛市高小岩书。
3.题刻“鳌首金龟”。隔八水河与玄武洞相对之山巅,岩石如鳌似龟,仰头翘尾,作龟伏状。字镌于摩崖之上,行书,字径3米半,在山下即可相望。青岛市王梦凡书。
4.题刻“寻真门”。由天梯东攀去太清宫,有巨石横卧道中,石下有洞如门,自古为进山必经之艰险处,人登至此,不敢越石而过,只得穿洞而行,俗称“狗洞”,林钟柱《梯子石记》中记有此洞,因此名不雅,今名“寻真门”,取其进山求真之意。字镌于洞额横石上,面西,字径80厘米。青岛市董海山书。
5.题刻“龙吟”。在龙潭瀑泻水口之极高处,瀑涨时,水漫石刻如帘,似潜龙啸吟。隶书,字径1米。1981年书法家黄苗子游崂山时所书。
6.题刻“潜龙飞瀑”。在龙潭瀑左侧下方,草书,字径50厘米。1981年书法家沈鹏游崂山时所书。
7.名胜题刻“龙潭瀑”。潭前石上有楷书“龙潭瀑”三个小字,字径约20厘米,笔划尚端正,为龙潭瀑上游教子园村山民曲立秀16岁时所书刻。
8.记事刻石“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1985年5月4日,驻青岛海军一机校战士石建等解放军官兵和青岛市部分干部、职工及公安干警,在崂山龙潭瀑洪水突然暴发游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救人,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石建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85年12月30日青岛市举行了抢险英雄群体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主碑是一块100余立方米的自然花岗岩,高4.5米,面向南,矗立在崂山龙潭瀑旁。碑体上镶嵌着石建烈士的半身浮雕铜像,并雕刻着表现英雄群体抢险救人的长幅浮雕。诗人贺敬之的题诗《咏崂山英雄群体》和山东省副省长、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鹏题写的碑名“崂山五四抢险救人英雄群体纪念碑”,分别镌刻于主碑和副碑上。此外,还镌刻记述其事的纪事碑文,碑文由青岛市张挺撰文,孟庆泰书写,英雄群体浮雕由戴保华创作。
9.词刻“邱长春词青玉案”。词前有序,文为:“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巳年胶西醮罢,道众邀请来游此山,上至南天门,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序之后便是词文:“乘舟共约烟霞侣,策杖寻高步,直上孤峰尖险处。长吟法事,浩歌幽韵,响遏行云住。凭高目断周四顾,万壑千岩下无数,匝地洪波吞岛屿,三山不见,九霄凝望,似入钧天去。”下署“大安己巳”,旁又镌“又作诗十首刻在别石”。此刻石在上清宫东之巨石上,篇幅约2米,书法端正,雕工亦佳,较为完整。此刻石为邱处机逝世后,由上清宫道士补序并镌刻。
10.诗刻“邱长春诗十首”。诗为:“醮罢归来访道山,山深路僻海湾环。掉船即向波涛看,化出蓬莱杳霭间。”“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倚天。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青山本是道人家,况此仙山近海涯。海阔山高无秽浊,云深地僻转清嘉。”“怪石嵌空自化成,千奇万状不能名。断崖绝壁无人到,日夜时闻仙乐声。”“晓日朦胧渐起云,山光惨淡不全真。直须更上山头看,似驾天风出世尘。”“海上观山势转雄,清高突兀倚虚空。朝昏磊落生云气,变化皆由造物功。”“重重叠叠互相遮,簇簇攒攒竟斗嘉。眼前清凉心地爽,神仙自古好生涯。”“巨石森森岭上排,巅峰岌岌到无阶。三秋水冻层冰结,九夏云寒叠嶂霾。”“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此诗镌于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石已下陷地下,最低字已没于土中,楷书工整,与太清宫10首邱处机的诗相似,字径10厘米。诗末刻“至正九年石匠张伯川、吕直卿”。《青玉案》词石旁所刻“又作诗十首在别石”即指此石。金大安己巳为公元1209年,亦即南宋嘉定二年和金大安元年,此为邱处机题写此诗之年。元至正九年为公元1349年,邱处机已逝去120多年,此诗这时才镌刻上石。从诗的内容看,这十首诗似为太清宫所作,然而刻在上清宫,而太清宫处所刻之十首诗,又似为上清宫所作,恐上石时道士弄错,此事存疑待考。
11.题刻“鳌山上清宫”。镌于混元石上,横排于邱处机10首诗之上,字径约20厘米。邱处机因牢山之名不佳,为之更名鳌山。
12.题刻“福”。上清宫后有洞,福字刻于洞上,字径20厘米。邱处机书。
13.题刻“道山”。在上清宫玉皇殿东有一石洞,石上刻此二字,为邱处机初到上清宫时所题。
14.题刻“明霞洞”。明霞洞由巨石构成如厦,洞口南向,清代初年洞塌,洞额将埋及土中,刻石仍在,字径约40厘米。字为邱处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题写。
15.题记刻石“孙真人紫阳疏”。疏刻于明霞洞左侧,文为:“臣居东齐海滨,潜踪崂山上清宫明霞洞,修行五十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自得道之后,每思皇王浩荡之恩,无由寸报,旦夕实切遑遑,忽闻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录,同洽并参,辞别师斗蓬张,遂即下山上京。至景州娘娘庙,天降大雪,七日七夜方晴,感刘知县会见,请留数月,同至千佛顶龚头村,修盖丛林一处。至嘉靖三十七年,功事完毕,赴京白云观,坐钵堂一年,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阁老翟公銮、少卿龚公中佩者,二人具本呈进御览,敕封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海岳真人,嘉靖庚申岁,秋八月望前二日,复将灵宝秘诀,清净真一,玉帝敕命,上药三品,自升而降,行坐运筹,水火既济,金液大还丹药,为真人供事,太常寺少卿龚中佩者,具本呈进御览,表臣之忠孝,勤慰圣心,得沐恩光宠褒。至癸酉岁春三月二十六日,复将皇经备述其始末玄奥,集成四帙,并及诸书丹诀,总二十六册,令徒子孙至鸾,具本呈进御览,于二十七日奉圣旨,这所进至秘留览,孙至鸾赏银千两,礼部知道。窃惟叨冒恩宠优渥,思欲补报,今将各经书,广行刊刻,流布传通。上祝圣寿无疆,永赞皇图悠久。海岳真人傅刻。”傅刻之“傅”字与“敷”字通用,乃陈述之意。此石刻,占明霞洞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所述甚详,对研究崂山道教之发展,有参考价值。
16.诗刻“孙真人紫阳诗”。诗刻于孙真人行觉题记之后,诗为:“隐迹云林不记年,冲虚清淡妙中玄。留经世远开迷海,阐教功多度有缘。派接七真辉玉性,丹成九转涌金莲。俄惊解化乘风去,常使同心思惨然。”
17.诗刻“持赠孙真人还元一首”。诗为:“唐代真人思邈仙,同宗玄裔得家传。青蛇海上知无异,黄鹤楼中妙不传。炼已精修无上道,清音忠进至玄篇。停看不日丹成就,玉册旌书上九天。”隆庆三年(1569年)孟秋,文渊阁太傅翟銮题。
18.题刻“天半朱霞”。在巨石之右,草书,邵元冲书。
19.题刻“云窟”。巨石之东又一小洞,篆书二字刻于此,书者不详。
20.题刻“重建玄妙真吸将乌兔口中吞”。字镌于明霞洞之上的玄真洞额,洞为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修真处,传为张三丰真笔。刻石之12字中,第四、五两字,因山石剥落,已不可认,据《胶澳志》记载,为“妙真”两字,另有一说为“真洞”二字。
21.诗刻“周鲁题诗”。玄真洞另有一小洞半陷土中,旁镌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一首,诗为:“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
22.诗刻“陈沂题诗”。据明代陈沂《鳌山记》载,他曾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游崂山时,在明霞洞勒诗一首,诗为:“明霞一峰千仞青,众山为堵前为屏。云雾挥开上绝壁,乾坤坐见浮沧溟。古来好事亦无迹,此地栖仙应有灵。岩扉夜闭洞中卧,石溜静滴声泠泠。”在《胶澳志》中亦记有此诗刻,但明霞洞周围未见,可能洞塌已埋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