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英语中语法的思维惯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5-11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人们在提到思维定势时,常常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思维定势,往往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思维定势是一种妨碍人们学习的不良思维,是应该克服的坏习惯。

  这种关于思维定势的思维定势普遍地存在:“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思维定势的出现,使得学生对具体问题缺乏分析,从而影响解决问题对准确性”;“当今社会及教育教学中的种种思维定势,或为传统思维,或为习惯思维,或为公共思维,或为经验思维,或为偏执思维,大都是僵化的东西,是一些陈腐的‘框子’、‘套子’、‘笼子’,是束缚创新思维的桎梏。不彻底地打破它、摧毁它、抛弃它,很难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这些关于思维定势的看法无疑是片面的。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片面强调其消极作用不利于问题解决。思维定势表现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的思维方向的固定性有助于人们应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确定思维的方向,这样或者可以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或者可以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于学好英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英语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定势的过程:面对任何一个新的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仔细分析已知条件与要求解的问题(或求证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联想、抓住本质、理出思路,最后化新问题为旧问题,化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思维定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个个具体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抽象概括,又是在大量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强化的结果。同时,人的态度、思想、观念等,都是高层次的思维定势,它们的形成和改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些思维定势会越来越趋于稳定。思维定势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经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因此可以说,创造是定势的产物,定势是创造的基础。

  思维定势在英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譬如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促进英语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两种语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时,即体现类似的逻辑心理时,定势起的是积极作用,而当英语表达与汉语有异时,定势思维就会阻碍学生快速、有效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这种定势思维对学习者的影响就是学习中的迁移规律。我们应充分利用正迁移的作用,利用汉语中和英语相似或者相同结构促进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 SVP 句型时,能很快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及结构,因为这种句型与中文句型相似,所以能较快地造出新的句子来。比如下面这种基本句型:

  Look at that man!He is fat.

  英语学习者能很快把握了句子的意义和词序,然后在看到其他的图片及提示时毫不犹豫就说出下面句子:

  1. Look at that nurse!She is clean.

  2. Look at that milkman! He is old.

  可见,当英语句序与汉语句序相似或相同时,也就是当英汉两种语言体现的是同一种逻辑心理模式时,学生能很快地融会贯通新的语言,这时,中文的思维模式反映出来的是正迁移的影响。

  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前面谈了思维定势表现出来的巨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也会形成思维的框架,成为思维的桎梏,从而束缚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做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学生解题中的许多失误,都是由不良的思维定势造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负作用呢?主要在于学生思考问题时,片面地、错误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采用了非科学的思维方法。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有积极作用,但是,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作用。英汉两种语言无论在词形、字音、口腔发音部位,还是在词汇、语句结构、修辞方式等方面都相去甚远。英语学习者做的最自然的事,就是把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形式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为标准,下意识地套用于英语语句中,而对某些特定的英语语句结构感到困惑不解。

  母语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体现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即使在很多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英语学习者时常会把本国的语言习惯、思维定势移植到英语学习中,以本族语言结构标准去比照英语语言结构。

  汉语中的兼语句是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语词组是有“宾语兼主语”这种成分的一种词组。如“请他来”这个句子中,“他”是兼语,是“请”的宾语,兼作“来”的主语。有一种兼语句的第一个谓词(动词)是“有”,如“有很多学生参加了运动会”、“有两只小鸟在树上唱歌”,英语学习者受汉语的影响,常常会犯错误:

  *There were many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sports meet.(应为:Many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sports meet)

  *There are two birds sing in the tree. (应为:There are two birds singing in the tree 或Two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tree)

  外语学习迁移是指一种语言的学习对另一种外语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语言方面的经验对完成其他外语训练活动的影响,即学生已获得的语言方面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的外语知识、新外语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汉语的思维定势会影响英语学习,英语的思维定势同样影响英语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英语中的语法规则之后,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出现错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常会把child 的复数误作childs, man 的复数误作mans,用comed,goed,breaked 替代came,went,broke。这是由于学习了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的规则和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之后,形成了思维定势,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很多同学在学习了when 和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之后,形成了思维定势,那就是先行词是时间时,则引导定语从句需用 when,先行词是地点时则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应用 where ,所以在做下面的填空题时,常常会出错:

  1. 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school _______ he was born.

  2. 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school _______ he visited lastyear.

  3. The days ______ China uses foreign oil has returned.

  4.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ose pleasant days _____ Ispent in Jinan.

  很多同学往往会一挥而就,第1,2 题先行词是地点,所以选where ,而事实上用什么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不仅要看先行词,还要看先行词在从句中起的作用。第1 题中,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地点状语,此时应用where ,但在句2中,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应用which 或that 或省略。第3,4 中从句的先行词是表示时间的days,很多同学都填when,正确的做法是具体分析先行词及其在从句中的作用。如果在从句中先行词做状语,可用when,如果先行词在从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则可用 which 或that。因此句3 中应填when,而句4 应选用which 或that 或省略。

  三、思维定势的“破”与“立”

  思维定势历来是与创造性思维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来说,思维定势可以催化、孕育创造性思维,并成为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其具体作用的重要一环。

  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共同服务于人的思维发展,它们是“对立统一体”。求异,就意味着否定原有定势,建立新的思维定势,而不断发展的思维定势又为更高层次的求异思维奠定基础。于是,人的思维水平,尤其是辩证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不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定势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起主导作用时,此时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此时已有的思维定势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当思维定势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时,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对原有的思维定势突破,以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时,总是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得到规律,形成概念和技能,这项训练达不到一定的量,其概念和技能的形成就不够牢固。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思维定势的“立”。“立”了以后,再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重新考虑类似问题,得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形成更丰富的技能,这就是对原先思维定势的“破”。从学生的思维上来说,这一“破”,从另一方面更看清了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产生了新的思维火花,通过螺旋式上升,使学生对原先掌握的知识升华到 “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对思维定势的每一次突破而创造出来的成果被大家接受后又会形成新的思维定势。新一轮的创造活动又将从突破这个模式开始。思维定势的“形成—突破—形成”过程由此不断继续下去并螺旋式上升,从而推动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2个回答  2012-05-11
多接触英语,不论干什么都用英语思维来面对,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