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华竹简,确定古文《尚书》系伪书,那么现在流行的《尚书》还有什么价值呢?

据清华竹简,确定古文《尚书》系伪书。
那么现在流行的《尚书》还有什么价值呢?如中华书局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今文尚书考证》、《尚书孔传参证》、《尚书译注》等等。
现在出版的这些尚书还有价值吗?还值得看吗?
希望熟悉国学的朋友能帮我驱除一下困惑!多谢!!!

古文《尚书》 是伪书是早就有定论的,在竹简没有发现前根据考据学就已经被认为站不住脚。所谓的伪也不过是这书所声明的时代有问题。但是该书毕竟也是古人所写,也还有所编纂人那个时代的印记,从今人的角度来看,当然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有许多的文物作假,要做成唐宋时代的。可是如果你假设再过1000年回头来看这些假的东西,当然也是文物了,前提是能够留存的话,尽管在今天可能不值钱。那千年后的人可以根据这些假的物器,就能分析出现在的工艺制造水平等等东西出来。所以,真假也总是相对而言的。
至于有没有意义,这个怎么说呢?你不去读他,再多意义都没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2
《尚书》分今文古文,今文《尚书》是秦博士伏生所传,据说他在秦始皇焚书前将尚书藏在壁版之间,汉初时拿出来时,大部分都被虫蛀了,一百篇的尚书只整理出了二十八篇,后来这二十八篇被汉朝立于太学,伏生也广授《尚书》,这二十八篇流传最广,因为是伏生用隶书整理的先秦残简,成为今文《尚书》(隶书在汉代是主流书体)。后来又有人在孔府的夹壁中发现了用秦之前各国文字写成的《尚书》,加上汉代陆续被发现的先秦残卷,人们通称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由于当时没被人重视,后来渐渐失传,真伪不可考。东晋时期,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共58篇。从晋代开始,古文今文被合编在一起,成为传世本《尚书》。现在所说的古文《尚书》为伪作,只是指梅氏所献的古文尚书(也就是传世的古文尚书)是伪作,并不能说明汉代的古文尚书是伪作。而传世本中的二十八篇今文《尚书》历代都认为是真作。古文尚书虽然被认为是伪作,也只是否定了它的成书年代,它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不容抹杀的。
第2个回答  2012-05-22
赞成一楼观点。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时代意义。而《尚书》作伪根据已有的史料确定未免太过轻浮。对于古史,现代的没有人能后百分百的确定1而我们现在对古史的认识也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挖掘而改变。在当代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