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

如题所述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医疗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竞争取胜的关键。近年来,人民群众受益于改革,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据2001年对20个省市的145个省级医院、720个地市级医院和1686个区县级医院的调查,在问卷调查的93.33万人次中,门诊病人满意率为91.89%,住院病人满意率为93.52%,出院病人满意率为91.05%,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虽然不满意的比例较小,但从门诊住院人次来看,绝对值仍不小。因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为什么要抓医疗服务质量?朱庆生说,医疗服务质量是群众对卫生工作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志,群众对改革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上。只有在这点上让人民满意,改革才能深入下去。医疗机构发展最主要的是内涵,医疗服务质量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能减少纠纷和事故,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今年“转变作风年”的切入点。全国医政工作会议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做七件事:改变旧理念,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一方面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另一方面引进世界各国先进思想和方法,如风险管理、循证医学、全面质量管理等,创出自己的体系;建立和完善在医疗机构法人结构中体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机制,并将其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建立考核、淘汰制度;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范围和力度;控制费用,合理用药、合用检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监察和社会监察制度。
  探索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途径
  “看病难、看病贵”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医改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对这一涉及百姓民生的话题,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由此也产生不同的理论研究与舆论争论。争论的焦点有二:一则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二则医疗运行到底该如何才

  能让群众认为看病“不难”“不贵”?下面,笔者通过自己在基层医院工作的一些经历感受及对相关行业部门相关人群的调查采访,对这民生话题做些粗浅的探讨,期望对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及构建和谐卫生有一定裨益。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一)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表现
  “看病难”难在:(1)路途遥远,求医不方便,特别是对一些偏远山村的农民。(2)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医疗需求。如医务人员业务差,诊断设备差,设施简陋,诊断不清,治疗效果差等。(3)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如医院的科室设置布局不合理,程序复杂,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4)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取药、候诊排长队存在“难等”之难。
  “看病贵”贵在:(1)药费贵(2)检查费贵(3)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4)过度治疗,小病大治拖治产生不合理费用。
  (二)“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分析
  通过医院目前的一些现状,结合医疗运行的一些机制我们不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在于:
  (1)村级医疗机构地理环境限制及卫生行政部门对村级医疗机构配置不到位导致不少农民就医“行路难”。
  (2)一方面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影响了医院设施的更新完善、设备的添置、人才的培训、技术项目的开展等,导致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差,影响了群众就医高效快捷;另一方面医院自身经营水平有限,无能力解决自我发展的经济投入,影响了医疗服务能力。
  (3)医院管理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不全不力,个别医务人员素质差,导致群众看病难。
  (4)卫生材料价格虚高,药品流通领域管理不规范,流通环节层层加码,药品降价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贵”的程度。
  (5)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事故处理实行“举证倒置”,出于自身防范目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过度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6)医学科技在发展,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断运用,诊疗手段的进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准确、快捷的诊疗服务的同时,支出费用相应提高。
  (7)医院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市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医疗卫生费用上涨是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幅度内增长不可避免。
  (8)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片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科室或医生为完成目标任务,提高效益工资,采取过度治疗行为,加大了患者的负担。
  (9)个别医生职业道德败坏,只为追求回扣、提成,大处方乱开药;个别医生基础理论差,诊治水平低,只知借助大型设备检查或滥检查;个别医生为泄心中不满,把情绪带到医疗工作,迁怒于患者身上发泄或“狠宰”。
  (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底归责于谁
  根据上述的成因分析,我们不难理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不能单归责于某一行业某一部门,它是一问题链,其中涉及物价部门对药价及特殊医疗器械的审批定价,涉及药监部门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监管,涉及政府的投入,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执法,涉及医院的内部经营管理,涉及院长的管理能力与素质,涉及医生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光解决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医疗费用产生的关键环节是医院,医院应是医疗费用的“守门员”,医院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加剧升温。正是现行医院“点菜”别人(患者、政府、单位)“买单”的医疗运作机制,加之某些主客观原因,才导致医生、医院、药商、药厂出现不少乱“点菜”、乱“买菜、”多“点菜”、多“卖菜”、乱“卖菜”、乱“做”菜现象,因而也就导致人们对他们口诛笔伐。所以,如何探索新的“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运行体制与机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举措。另一方面要摒弃一种看法,认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是目前政府投入不足,只要政府加大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其实并不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政府投入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竭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盘活现有大量闲置的资源,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37494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9
全民医疗12年义务教育。每个人都懂基本的医疗知识,也许社会会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