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移送审查起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近日,江西南昌一男子因醉驾被检方审查起诉,当地检察院发出南昌首份“社会志愿服务令”,因其情节轻微、自愿认罪认罚,结合社会志愿服务表现,检方对该男子作相对不起诉决定。该新闻本应是当地检方为宣传“社会志愿服务令”而发,然而却一令引起千层浪,引发众多网友互喷对线,有的认为“不起诉”有失公平,有的甚至认为忽略践踏了醉驾入刑多年来之不易的法律成果。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就是纵容吗?不起诉就是一张文书一放了之吗?

醉驾,公认的马路杀手
      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对不特定多数人带来严重威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是公认的“马路杀手”。醉驾酿成人员伤亡惨剧的例子比比皆是,让很多无辜者遭遇飞来横祸。所以,群情激愤是公众不仅对醉酒容忍度低,甚至达到了痛恨的地步,要求严惩该行为的呼声一直很高。
      醉驾入刑以来,其已经成为第一大罪名。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28.9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25.9%,高居刑事案件第一位,远超排名第二的盗窃罪。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以“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为关键词共可检索出1433428篇裁判文书,其中危害公共安全罪有578549篇,具体到危险驾驶罪有466673篇,占比高达80%。

      根据得一策app量刑预测报告,量刑情节影响因素可以看出,醉驾情节在危险驾驶罪中占比高达88.99%。

醉驾入刑不等于醉驾一律入刑
      首先,醉驾不被起诉有法可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提出,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该规定是自醉驾入刑已来首次规定醉驾可以不予定罪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这也就是说就算机动车驾驶人酒驾的,体内酒精含量即使达到了规定醉驾标准,情节较轻的仍任可以不予定罪处罚或者免予形式处罚。
      其次,醉驾不被起诉并不鲜见。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相关案例,例如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出台了醉驾案件的最新规定,可以归纳出六种类型属于情节比较轻微,包括挪动车位型、救治病人型、睡觉休息型、隔时醉驾型、尚未驶出型、被醉驾追尾型。

      根据得一策APP量刑预测报告也可看出,近十年间共有17883例,1.36%免予刑罚,其中共有15类辩护理由,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共3719例,占比20.8%。

      →滑动查看更多相对不起诉也不是一放了之
      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不起诉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体现。不起诉、不移送审查起诉意味着刑事法律程序的终结,但不意味着肇事者不受处罚。根据《刑事诉讼法》不起诉的情形及处理中规定,除刑事处罚之外,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作为不起诉、不移送审查起诉的配套方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惩罚、震慑作用。
      而为考察犯罪嫌疑人是否真心认罪悔过、是否自愿认罪认罚,不起诉之前都会对其做出志愿者服务令等行为限制考察,事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法制教育及教育回访,消除了相对不起诉人社会管理盲区,强化被不诉人对犯罪行为的认知,避免因为不起诉产生“犯罪成本过低”的错误认识。

      “喝酒不开车”是血和泪换来的社会共识,做出“不起诉决定”时须慎之又慎,对本身就具有高度社会关注度的话题,宽严相济的同时要更加详细的予以说明,以法服众,绝不能让个别驾驶人生出“酒驾也可以免罚”的幻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