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大学和学习方向?

高二学生,对未来尚无方向感

怎样确定考生目标院校。如何选择院校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能不能确定考生报考的目标院校,直接关系着志愿填报乃至高考的成败!

确定目标院校的前提是考生自我定位,自我定位准不准、科学不科学,不仅涉及报考方案的制定,而且关系整个志愿组合是否有效。有时误差偏离10分或者20分,整个报考方案就要推到重来。

考前估分报志愿、考后估分报志愿都会面临这一问题,即使考后知分报志愿的省份也并不那么轻松,因为一是时间紧,3-5天根本来不及反应,志愿容易形成夹生饭甚至出现重大失误,二是知分填报容易形成志愿“扎堆”。那么,怎样进行科学定位呢?

一是掌握一个区间,考生分数±20分;600≤580≥560分(考后估分)。

二是区分考生类型:成绩比较稳定、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可以依据一模成绩;成绩不稳定、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考生,可以依据一模、二模及期末三次成绩进行折合(考前估分)。

三是考后知分填报省份,可采取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志愿填报的前期准备。一要根据考前几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志愿初步设计;二要在高考以后及时估分,进行志愿的近距离调正。

怎样进行目标院校测定?

一、类比法——适合于所有考生:

确定考生目前所在的高中是哪一类型的学校——是省级示范校还是市级示范校,是省重点高中还是一般普通高中;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一本录取率、上线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三年前入校时,你所在的这所高中在当地招生的情况和前后几年的情况对比有无大的变化;目前你在年级的位次怎样(你认为是多少,你班主任认为是多少,你最好的朋友认为是多少),等等。这一步工作建议由家长来做更好些,这些数据大多数家长是要和学校,最好是班主任沟通来获取的。

比如你所在的高中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或重点高中),近三年以来平均升入一本的学生约60%左右,那么用这个升学指标乘以120%,就是当前能够升入一本考生的相对名次。只要你在最近几次大考中能够进入这个前72%,一般就认为你走一本是有希望的。

同理,如果你掌握了母校的这些数据和信息,就很容易通过上一级学生被录取的情况,反推或类比出你可能报考的学校。

有位比较知名的高考专家孙东东教授有一年在距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的时候,给考生和家长讲座时甚至作了如下断言:“在坐的考生能考上哪所大学其实早就定了,你只要看看你在中学排名多少位,问问班主任这个位置的学生去年、前年都上了哪所大学?你就报哪所大学准没错!假如今天就高考,和半年后再高考,谁该上哪儿还是上哪儿,总体不会有变化……”孙教授的话说得虽然有点儿绝对了,但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他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用的“类比法”。

重点大学是这样,一般本科院校及专科批次的考生能否这样预测呢?回答是肯定的。
二、排名法——适合于考前(及考后)估分填报省份:

排名法是目前在北京、天津两市比较流行的方法,而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则不怎么使用,即使是省考试院公布了一分一段人数的省份,人们往往也不习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填报志愿。道理很简单,传统的排名方法在考生人数较少、属地招生院校较多、而多数考生又不愿到外地上学的情况下,似为简单可行;而在考生人数较多、院校选择范围相对分散的省市,排名法则变得不易操作和比较模糊起来。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某学校在去年录取最低成绩的学生排名是第1598名,前年录取最低成绩的排名是2180名,大前年录取最低成绩的排名则是1651名,由此可以断定,该校最低录取学生的排名范围在1598到2180之间。

无疑,由分数所对应的名次转化来的该校录取考生的名次是准确的,但问题是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最低考生的名次起伏较大,从1598名到2180名,跨越了582名,类似的招生大小年院校摆在你面前的时候怎么去填报?考生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省份,分数中间段考生人数十分密集,有时同名次的考生就达几百人,往往一分之差就要超越上千人,而一所学校的招生人数就那么几十人或者上百人,你怎么去取舍、去对号?更何况以最低分考生确定的录取名次包含了分数断尾、自主招生、政策照顾等多种因素,名次背后隐含的分数“陷阱”又怎么去躲避?即使以上问题都解决了,以名次又怎么去确定拟报专业的分数高低?这些问题在具有多年指导考生报考经验的专家那里,比如赵京、晨雾、韩旭、梁挺福等老师那里,也许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专家凭着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很快就会解决,而作为普通家长要应对这些问题,恐怕难上加难。

所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全市前1000名的考生尽可以使用排名,1000名靠后的考生要慎用;结合考试人数和招生计划,利用排名预估批次控制线比较科学、也可取(比如说区里面给出了一本线是480分,一本线通常来说,对应的排名在理科对应的19000名左右);使用排名要和今年招生计划相结合,尽可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各招生院校的招生人数进行累加,并把累加人数与排名位次进行对照分析。

就北京市来说,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的考试次数越来越多,每次考试过后都会得到一个排名:班排名、校排名、区排名,但是永远得不到市排名。这样,区排名就成了考生填报志愿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数据了!那么,高考是全市根据分数排名统一录取的,仅仅参考区县的排名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呢?各个区县的排名都是不一样的,到底以哪个区的为准?有没有办法把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回答是肯定的。

计算考生排名涉及三个步骤,除了目前网上热议的几个方法外,这里我再推荐几个另外的办法,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步,测算考生的高考成绩—— 平均分推算法:

将一模考试的学校平均分与前三年高考的平均分作比较,得出分数差;再在自己的成绩上加上或减去这个分差,即是你当年参加高考所能获得的分数。

公式为:校一模平均分-高考平均分=M;高考成绩=考生一模分数±M

例如,某中学一模考试的平均分为458分,前一年高考平均分为432分,则其分数差为458-432=26;假设某考生在这次模考中的分数为579分,那么换算成前一年的分数则为:579-26=553分。

这样,该考生即可参考前一年本校考分为550分左右的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选择报考院校的范围。

● 选择学校平均分,是因其稳定性强,且比较容易获得此类信息;

● 应适当考虑学校本届毕业生人数与往年比是否有大的变化等因素,若有则适当修正;

● 若是使用三年高考平均分,则效果会更好。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又保险系数较高的估测方法,其关键在于将平时模拟考试的成绩放在高考的参照系数里,换算成高考成绩;再以高考系数为衡量尺度,比几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为参照要科学的多、准确的多。经历年使用检测,预测有效率在99%以上。

第二步,测算考生在全市的位次——方法(一)“‘常数’排名推断法”:

分析近三年来本校考生校排名与其在全市排名的关系,得到一个校名次与考区内名次的大致常数(用C表示),用数学式表示为:C=M/N(M为考区名次,N为校名次);然后准确把握自己在学校的名次,与常数C相乘即是自己在考区内的大致排名。如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到的大致常数C=4;假如该校某考生经多次考试确认在校内的排名为23,然后将自己的名次乘以4,则该考生在本考区内(全市)的大致排名为92。

方法(二):人数累加排名对照法:即将各高校往年录取的人数按分段分布相加,再对照自己的估分得出全市名次。以北京市某年文科招生的录取数据为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2
那要看你喜欢什么了 可一般都不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所以要看你的成绩 用成绩找一些学校 在哪些学校里选择 你比较喜欢的
第2个回答  2012-04-03
对于大学,要尽量选你所能上的最好的;至于专业,不是冷门就行。不要说是高二,就算我们也对未来没有方向感,上大学你就知道,学什么都不如做好每一件事重要。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