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解释——四首古诗词(如下)

(以下都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急需解释、翻译)1、诗经·采薇2、春夜喜雨 (唐)杜甫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4、天净沙·秋 (元)白朴

  1、诗经·采薇
  【注释】(1)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13)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14)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16)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17)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18)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维,语助词。   (19)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20)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21)斯:语气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25)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26)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27)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28)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29)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30)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   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31)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33)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34)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35)思:语气助词。   (36)雨:作动词,下雪。   (37)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红:红花。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知:知晓。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及:于是。   
  【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注释】1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12.丰年:丰收的年景 年:年景。   13.听:取听。   14.天外:天边。   15.溪头:小溪边。   16.惊鹊:惊动喜鹊。   17.溪头:小溪上的桥头。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月亮被遮住了。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则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4、天净沙·秋 (元)白朴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⑦红叶:秋天红色的叶子。   ⑧黄花:金黄的花朵。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却带有几分幽静之感。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4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2.作:生。止:语助词。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5.靡:无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9.载:语助词。10.戍:驻守。定:安定。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14.盬(ɡǔ):休止。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16.来:回家。不来,不归。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18.常:常棣,棠棣。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20.君子:指将帅。21.戎车:兵车。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23.骙(kuí)骙:马强壮貌。24.依:乘。25.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28.日戒:每日警备。29.棘:同"急"。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31.思:语助词。3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第2个回答  2012-04-02
诗经·采薇
(1)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   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 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13)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14)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16)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17)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18)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维,语助词。   (19)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20)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21)斯:语气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25)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26)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27)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28)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29)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30)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   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31)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33)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34)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35)思:语气助词。   (36)雨:作动词,下雪。   (37)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猃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春夜喜雨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红:红花。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知:知晓。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及:于是。   全文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12.丰年:丰收的年景 年:年景。   13.听:取听。   14.天外:天边。   15.溪头:小溪边。   16.惊鹊:惊动喜鹊。   17.溪头:小溪上的桥头。
编辑本段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月亮被遮住了。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则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编辑本段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乌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听乌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

天净沙·秋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⑦红叶:秋天红色的叶子。   ⑧黄花:金黄的花朵。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却带有几分幽静之感。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第3个回答  2012-04-02
诗经·采薇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所爱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人几乎会献出一切,包括肉体,它本身就是赚钱的资源。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春夜喜雨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红:红花。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知:知晓。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及:于是。   全文翻译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yán)山县。   2.“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鸣蝉:蝉叫声。   5.旧时:往日。   6.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7.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8.见:同“现”,显现,出现。   9.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10.西江月:词牌名   1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   12.丰年:丰收的年景 年:年景。   13.听:取听。   14.天外:天边。   15.溪头:小溪边。   16.惊鹊:惊动喜鹊。   17.溪头:小溪上的桥头。
编辑本段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月亮被遮住了。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则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编辑本段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天净沙·秋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白草:秋霜打白的小草。   ⑦红叶:秋天红色的叶子。   ⑧黄花:金黄的花朵。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却带有几分幽静之感。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