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厦门民间风俗的作文 400

求助 急需啊!!

厦门的民间曲艺,流传甚广,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厦门民间流传的曲艺种类很多,主要有南曲、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和答嘴鼓等。

南曲:又称南乐、南音、南管,相传为五代孟昶整理古华夏之音而创立。据民间传说,南曲是唐朝末期闽王王审之兄弟入闽时带来的,原是宫廷高雅音乐,传入民间 后,与民间乐种逐渐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元曲、昆曲、弋阳腔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地方色彩浓厚的乐种。南曲的曲牌至今还保留着《汉宫秋》、 《三台令》等唐宋古曲名称,可以推断,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曲盛行于泉州、厦门,遍及闽南各地,流传于台湾、香港、澳门和闽籍华侨聚居地,菲律宾、印 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都有不少南曲社组织。

歌仔戏:诞生于台湾宜兰地区,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的主要剧种之一。300多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大批官兵眷属屯居。他们带去闽南地区锦歌车鼓等民间乐曲,丰富了台湾的地方音乐。台湾民间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时常组织民歌民谣、锦歌车 鼓、列队游行表演,俗称“歌仔阵”。20世纪初,宜兰县欧来助创作“七字调”,传播演出,很受欢迎,遂以七字调为主要乐曲,组织剧团表演,定名为“歌仔 戏”。宜兰县成为诞生歌仔戏的摇篮地。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亦称大班、鼓班,为闽南主要剧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大约 150年前传入厦门。高甲戏最初原是一种化装游行的演出。闽南沿海农村,每逢迎神赛会或喜庆节日,人们喜欢扮成梁山好汉,排列成队,在节奏强烈的民间乐曲 伴奏下,作即兴表演,当时叫做“宋江阵”,后来发展成为专业戏班。因为演宋江的戏最多,就被称为“宋江戏”。宋江戏表演偏重武打,剧情内容也比较简单,后 吸收梨园戏和木偶戏的剧目和表演艺术,渐次发展成为有文有武的“合兴戏”。到了清末,又吸收了徽剧、江西弋阳腔和京戏等的表演艺术,逐渐形成有独特风格的 地方剧种“高甲戏”。

梨园戏:形成于宋末,流行于泉州一带。明末清初时传入厦门。薛起凤《鹭江志》记述“当时民间风俗,上元、端午、中 秋,各街巷皆搭台演戏或一月半月”。当时厦门还没有其他剧种传入,演的就是梨园戏。周凯《厦门志》记述:“闽中土戏,谓之七子班,……观者如堵。”这里说 的七子班就是梨园戏的别称,《荔镜传》是梨园戏剧目。

答嘴鼓:是流传于闽南、台湾一带的曲艺品种,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 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戏曲舞台上的丑角表演,常运用答嘴鼓插科打诨。在闽南民 间,也叫“练仙拍嘴鼓”。因之,“练仙拍嘴鼓”也就成为“聊天”、“闲谈”的代名词。拍嘴鼓、触嘴古、答嘴歌这些地方曲艺形式就是这样经过民间的长期流传 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厦门民间的表演艺术还有舞狮、踩高跷、蜈蚣阁、车鼓弄及锦歌等,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参考资料:http://www.fjta.com/IntoFj/FolkCustoms_xm.aspx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