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为什么会落到一个奉旨填词的下场?他做了什么事情?

如题所述

柳永原名柳三变,是我国宋朝非常出名的词人。他的家庭富裕,父亲饱读诗书,又是做大官的,因此给柳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他却在考取功名上屡屡失败,因此写下了两首发牢骚的诗词。后导致诗词被皇帝所知,皇帝大为震怒,也因此并未给柳永入朝为官的机会,只道是让他继续填词作乐,享受生活吧。所以柳永后来才会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原本家境富裕的柳永,并未开启科考之路,而是游山玩水,写诗作词,流连忘返于烟花巷柳间。虽然写词能力超级牛掰,早已名声在外,但是却因此耽误了科考之路。后他科考失败,于是不满于当时的情况,就发牢骚写了两首诗词《鹤冲天》和《如鱼水》。意思表达的是,考不考得上都没有关系,只要我有才能,我就是一个不穿朝服的官吏,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饮酒作诗。虽然这其中的意思明显是我有才能,应该是为官造福百姓的,而非是空有抱负饮酒作乐的,大有怀才不遇之感。可皇帝却非常生气,既然你想饮酒作诗,那你就当你的填词人吧,不要做官了。因此,再中举之后,皇帝划掉了他的名字,导致他又未能中第。

自此,他也知道了,自己与皇帝结下梁子,属实难以翻身,倒不如就自称奉旨填词,做一个快乐的填词人吧。这之后,他游历各地市井、下层社会中,从中得到很多灵感,创作了更多的佳作,名声也早已在外。由于他的这些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词作风格浪漫多情,通俗感人,充满了市井生活之趣,其中更是有许多句子广为流传。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势必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柳永虽然没有考上科举,但并不耽误他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词作。而正是有这些丰富的经历,才将他慢慢打磨,后期做了一个县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柳永被称为烟巷诗人,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之中,一身才华都留在了这上面,没能做个官或者是考个功名利禄之类的,因为第1次参加考试的时候失败了,然后写了首诗,诗的大致意思就是只要我个人有才华,当不当官又有什么差别呢?我同样很开心,没有朝廷的官服,我自己的衣服就是官服。本来就是他自己发个牢骚,但是被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这事就大了。

柳永确实是填了很多非常诗情画意的词,后来他也调侃自己是奉旨填词,因为他在后一次参加考试的过程中,他的成绩本身就已经可以拿个功名利禄了,但是宋仁宗看到这个柳三变的名字的时候,突然想起,当时这小子不是说当不当官都无所谓,我自身有才华一样开心的那个人吗?一笔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然后他就没能当个官。也因此受到了很比较严重的打击,本来是一个有为青年,后来变成了烟花柳巷的常年之客。

虽然他做的很多词都比较有诗情画意,但是他这个人的生活确实比较穷困潦倒,穷到什么程度呢?最后他死了没有钱下葬,还是那些青楼里的娼妓们提前把它葬了。由此可见他确实穷,但也由此可见他确实有才华,因为他做的那些词,做的那些曲,青楼里面的娼妓们非常喜欢,他确实就有这个才华,只不过不会出施展罢了。就是因为他发牢骚的那首诗被宋仁宗听到了,然后他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了,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了三无人士,人生不同啊。

这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发牢骚可以,别让领导听见,这非常不好。因为隔墙有耳,有些话只能放在自己心里说,就想说说他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对于当时的刘勇来说,宋仁宗就是他最上面的顶头上司,给人家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那这个人基本就没有什么前途了。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还能去哪儿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报复呢?无从选择。

第2个回答  2022-07-06
柳永因为没有没有考上科举,所以写了几首发牢骚的诗词,被皇帝知道了,非常生气,所以让他就继续填词作乐,享受生活,于是就落到一个奉旨填词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