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如何提纯

山茶油经过初步的加工制作后成为毛油,毛油里含有大量的杂质,不仅影响了油的色泽、品质、而且这样的毛油价格低,也难以用于礼品等用途。

我不是大型的企业,所以没有资金去购买大型的提炼设备或通过科技水平很高的方法来提纯,在这里请教个位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我小设备分离油中的杂质。
我提到的提纯,主要是说分离油中的杂质颗粒。

植物油料的榨油工艺主要有:压榨法、浸出法、水代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等。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溶剂萃取的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茶油的一种方法。

水代法,“水代法”是以水代油的简称,不用压力榨出,也不用溶剂浸出。依靠在一定条件下,水与蛋白质的亲和力比油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大,因而水份浸入油料而代出油脂。

超临界CO2萃取法,超临界流体浸出技术,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在临界温度与压力条件下,从流体或固体物料中获取组份的方法,常用超临界溶剂有CO2。

亚临界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是指低温浸出、常温脱溶,采用溶剂为丁烷或丁烷和丙烷的混合物,利用溶剂的沸点低、常温下是气态,很容易挥发。

扩展资料

山茶油适宜储藏在阴凉干燥避光处, 最佳温度10-25℃。低温下会有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 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注:精炼山茶油经过冷冻处理不会有此现象)。 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温下的保质期可长达两年, 比一般食用油长得多。

每次使用完后要把瓶盖拧紧,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山茶油油要密封好,盖子必须用力旋紧,使其严格密封。而且,也应尽量减少开盖的次数,以免山茶油过多地接触空气,发生氧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5

     机械压榨法: 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茶籽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1.1低温压榨法。目前,在茶籽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 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茶籽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 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常用茶籽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 

    1.2高温压榨法。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 行动态压榨。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茶油精炼率。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茶籽高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

    溶剂浸提法:溶剂浸出法是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无水乙醇)溶解油脂的特性,将料坯或预榨饼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的方法。

    水酶法是近年来研究和利用的一种新的提油方法,它以机械和酶为手段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骨架,使包裹细胞壁内的油脂游离出来,同时也破坏其他的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油脂复合体,从而使油脂释放出来 。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山茶油

  山茶油(又名山茶油,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经科学鉴定,山茶油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
  茶油简介 茶油是从山茶科(camellia)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中国是油茶的原产地。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油茶,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上,茶油曾经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茶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茶籽以油茶为主料,由花生、芝麻、炒面经科学配方,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河南武陟县“武陟油茶”是传统上贡珍品,其味香美、浓而不腻、营养丰富,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据史料记载:楚汉之争,汉高组刘邦受伤,行至武陟,食之伤愈体健,遂封为宫廷御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食后,曾为油茶赋“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的诗句。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油茶由此盛名远扬。经现代科学证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而其平均组成则高于橄榄油 。
  山茶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1.油酸 78-86
  2.亚油酸 7-10
  3.亚麻酸 0.2-0.8
  4.棕榈酸 8-10
  5.硬脂酸 1.5-3.5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色泽(25.4mm)
  Y≤10-40;R≤4
  气味、滋味、外观
  山茶油气味和滋味澄清、透明液体
  游离脂肪酸(mgKOH/g)
  ≤0.20
  水分及挥发物(%)
  ≤0.05
  杂质(%)
  ≤0.05
  过氧化值(mml/kg)
  ≤10
  山茶油特效食谱
  糖尿病:取适量茶油炒蕃石榴嫩叶,每天早上食用一次。
  高血压及降低胆固醇:取两汤匙山茶油拌白米饭,每天早上食用。
  脚抽筋:取适量山茶油炒瘦猪肉,加生姜一片,炒熟之后,倒适量开水加青菜。
  孕妇产后:用山茶油炒菜,可清肝解毒,清除怀孕期间小腹脂肪,恢复身材。
  心脏病、水肿:取适量纯正山茶油煎含羞草,拌青壳鸭蛋。
  便秘:用10~15毫克山茶油加蜂蜜,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服3~5天可治老年便秘。
  皮肉外伤出血:用山茶油加黄豆煮荷包蛋吃,可防止伤口发炎,加快愈合。
  茶油制作月子餐:
  月子鸡-茶油米酒鸡
  主 料: 鸡半只、姜30克
  配 料: 清水5碗、茶油3汤匙、米酒半瓶
  做 法: 1、将鸡洗净去内脏,切1/2只备用。2、把鸡斩成3公分大的块状,姜切片备用。3、用3汤匙的茶油热锅后,加入姜片爆香。4、将鸡块倒入锅内翻炒数下。5、加入5碗清水及半瓶米酒于锅内。6、用中火焖煮至熟透即起锅。
  营养价值: 活血、祛风、催奶,是产妇月子中的好食谱。
  茶油花生猪脚汤
  原料:
  带红衣花生200克,猪蹄2个。
  辅料:
  茶油15克,姜片10克,大蒜4瓣,盐4克,料酒15克。
  做法:
  准备:
  花生洗净,泡在盐水中,浸泡2~3小时;猪蹄洗净后,斩成块。
  做法:
  1. 锅中倒入凉水,将猪蹄块放入,大火加热至水沸,煮约10分钟,至其血沫完全渗出,捞出沥干。
  2. 净锅中放入茶油,然后将猪蹄爆炒,加水适量,花生洗净,一齐置瓦锅内,文火煮至猪脚熟,调味,饮汤食肉。
  注意
  1、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及浓茶、麦乳精。
  2. 猪蹄在购买时可以让销售人员代为斩块,如果自己弄的话,先从猪蹄的中间纵向劈开,再横向切成均匀的块,注意要从骨节缝隙间处下刀。
  特色:
  花生性平,味甘,善补肺气,又能润沸,有润燥降火的作用,秋季食花生符合季节养生原则,而且此时也是花生新鲜上市的季节。
  爱茶网提供的这道食谱在我们老家是传统老食谱了,每个人做月子时必吃一道美食这道菜功能:此道菜可加快产后体虚,便秘等症状的康复,还可加快产后补血,帮助母乳分泌也有不错的效果.益气养血,通乳。适用于产后缺乳者,症见乳汁不足,量少汁稀等。
  北京茶油鸭:
  配料:
  当年活母鸭一只(重约1800克)。 绍酒30克、生鸭油30克、鸡清汤100克、花椒5克、精盐10克、葱25克、姜25克、白糖15克、饴糖15克、茶籽油15克、花生油1500克(实耗油125克)。
  特色:
  此菜运用外炸内煮的特殊加热方法,使原料不失去间质水和脂肪、成菜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使鸭皮干香
  操作:
  将鸭宰杀洗净,从右翅下开口取出内脏,洗净沥干。用带节的细竹管塞入鸭肛门(有节的一头在鸭体内),再从开口处放入绍酒、生鸭油、鸡清汤、花椒、精盐及葱姜,用揉成球形的皮纸堵塞住开口处。用细麻绳在鸭肩以上3厘米处扎实。再把鸭头扭转与鸭肩平行,再用细麻绳将鸭头与鸭翅一起扎实。水锅上火烧沸,用沸水烧烫鸭身,待鸭皮绷紧。捞出晾于。将饴糖、白糖、绍酒用热水溶解调匀。在鸭身上均匀抹上层饴糖水,将鸭挂通风处吹晾3小时。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将鸭放入锅内,待油温升至六成热(约150℃)时,离火焐15分钟,再上火加热,至鸭皮呈枣红色时即出锅,在鸭身刷一层茶籽油,再入热油锅中,复炸至鸭皮酥脆即成。然后拔出竹节,拆掉麻绳、皮纸,将鸭腹内卤汁倒入碗中待用。食时,先片鸭皮上桌,再上鸭脯肉,用甜酱、荷叶夹夹食。将剩下的鸭腿、骨架斩成块,同鸭卤一起煨成浓白汤,作汤菜食用。
  茶油炒面线
  材料:面线80克,猪肉片20克,香茹2朵,高丽菜30克,葱段1根
  调味料:茶油2大匙,盐1/2小匙
  做法:面线放入沸水中煮熟(九分熟),捞出立刻冲冷水。 锅中加入麻油,放入肉片、香茹、高丽菜、葱段炒熟。 在炒熟的菜料中放入面线拌炒,最后加2大匙水及盐拌匀即可起锅盛盘。
  注:面线第一次放入沸水中不要煮得太熟,以免回锅时变得太烂。
  山茶油经典妙用
  山茶油经过高温提取,无胶质、口感好,色泽清鲜、透明度高,烹饪油烟少,凉拌色拉无异味。
  山茶油的烟点高(耐高温),其他植物油在煎至120℃时,便会产生少量苯、芘等有害健康物质,而茶油在煎到150℃时,也不会有此类变化,食物的可消化性不会由于其在山茶油中受煎炸而发生变化,甚至在同样的山茶油经过10次以上的煎炸的肉或沙丁鱼也不会发生变化,故茶油最适宜在炸制食物时使用。
  山茶油也可以直接饮用。每天早晨空腹喝两勺,一天的维生素全有了,长期坚持可预防、缓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还可解除便秘之苦;睡前在眼睛周围抹一点山茶油,可消除眼袋。
  山茶油的食用方法:
  煎、炒、烹、炸、凉拌、色拉野生原料,未经农药化肥污染低温压榨、未经溶剂处理、未使用任何添加剂,不含黄曲霉素、胆固醇、油性稳定、油烟少,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
  茶树是宝,经加工后,不仅可作烹调油,还有很多好处,《农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茶油可润燥、清热和利头目;《农政全书》中有茶油可疗痔疮、退湿热的记录;《纲目拾遗》说,茶油可润肠、清胃和解毒杀菌。
  在中国民间产茶油的地方,产妇坐月子时,还会喝用茶油煮的鲫鱼汤。另外,茶油对头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随之居饮食谱》这样说茶油,“茶油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泽发生光,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显然,我们的老祖宗早把茶油视为延年益寿和养颜美容的佳品。现在,很多高级化妆品也强调有茶油成分,以表示化妆品的天然性和独特功效。
  不少人受到掉发、分叉、头发干燥、白头发或头皮屑困扰,不妨试试天然制品茶油--涂用茶油、用茶油护发。洗头时,可在温水里加一点茶油。另外,也可以用茶油彻底按摩
  茶油对人体的营养保健作用
  (1)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
  (2)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骼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
  (3)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长寿健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6
山茶油提纯的方法是:去壳,晒干,粉碎,榨油,过滤,全部过程都是物理处理方法,所以它也是非常自然纯正的绿色天然食用油,它的提纯技术也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技术,具体的建议您可以联系您当地的茶叶协会,看看是否能帮您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教您如何给山茶没提纯。
第4个回答  2022-01-22

一、山茶籽榨油设备生产流程:
1.冷榨工艺: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精炼→冷榨油→茶籽饼
2.热榨工艺: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精炼→茶油;主要设备组成:提升机,清理筛,蒸炒锅,榨油机,过滤机,毛油暂存箱,

二、山茶籽油毛油精炼设备生产流程
毛油一碱炼一脱胶一脱色一脱臭一去脱蜡车间(或成品油车间)

根据山茶籽油中杂质的组成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1)不溶性固体杂质,如淤泥、饼粉、纤维、黏土、催化剂等。

(2)胶溶杂质,如游离脂肪酸、甾醇、维生素E、色素、维生素、棉酚等。

(3) 挥发性杂质,如水分、醇类、烃类溶剂、异味物质等。

大多数杂质对山茶籽油的质量和储存安全有害。例如,水份不仅会影响油的透明度,还会促进油的水解和酸败;游离脂肪酸影响风味并促进变质;磷脂可以使油混浊并在加热时产生黑色沉淀物。起泡、苦味等;各种色素直接影响油的颜色,也会促进油的酸败;胶体、硫磷化合物、皂角和重金属盐的存在,使得汽提等后续工艺难以脱酸。

 

三,山茶籽油精炼设备主要工艺流程

(1)山茶籽油脱胶:脱除原油中的磷脂、黏液、树脂、蛋白质、糖类、微量金属等,一般采用水合和酸精炼的方法。

(2)山茶籽油脱酸:采用食品级碱液中和法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酸性色素、硫化物、不溶性杂质和微量金属。

(3)山茶籽油水洗:洗去脱酸过程中残留在油中的皂角和水溶性杂质。

(4)山茶籽油脱水:采用加热和真空干燥的方法除去精炼油中的水分。

(5)山茶籽油脱色:利用白土、硅酸铝、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油中的各种色素、胶体、氧化物等。

(6)山茶籽油除臭:利用真空气提原理,去除油中的低分子异味物质、游离脂肪酸、甘油单酯、糖脂、硫化物、色素的热分解产物等。

(7)山茶籽油脱蜡或脱脂:主要采用冷冻、结晶或冬化结晶,分馏去除油中的蜡脂。


 

主要设备组成:精炼罐,脱色罐,脱臭罐,导热油炉,过滤机等

四,山茶籽油脱蜡设备工艺
在加工油脂中,通过冬化脱蜡工艺可将油脂中固有的蜡质从油脂中分离出来,提升油脂的营养价值,改善油脂口感与品质。
主要设备组成:冷冻机,过滤机,结晶罐,成品油罐 等
设备的成本和产能,配置,成品油要求质量有关,不能一言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