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的科研课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指导研究生】  1996年迄今,指导硕士研究生51人,已完成学业毕业39人。  2008年至今,指导博士生3人,已完成学业毕业2人。  【指导本科生百项创新】  1. 2008年指导06级编辑出版本科生《媒体中的80后社会形象》,获2009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  2. 2009年指导07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媒介构建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3. 2009年指导07级广电本科生《南开大学百项工程人文社科项目选题的调查与分析》,获2010年南开大学本科生  创新科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4. 2010年指导08级编辑出版、广电本科生《蚁族社会形象的媒介构成与反思》,获2011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  科研优秀项目优秀奖。  【获奖】  1.1987年论文《王船山现量说初探》获天津市第一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 2002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 2003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 2004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2007年论文《三不朽:回到原始语境的思想梳理》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6. 2008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7. 2009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8. 2010年在CSSCI入选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获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承担科研课题及项目情况】  1.2012 —— 201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编号:12BZW014。总经   费,15万元;到账经费:13.5万元。进行中。  2. 2008 —— 20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子项目《当代中国人  精神状况分析研究》。已结项。  3. 2004 —— 2007 :《心君同构意识研究》,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思想与民  间社会意识的关系研究》子课题。  4.2001 —— 200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负责“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晚唐诗歌”、“中晚唐散文”。  5.1990 —— 1998:《清文海》,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第五册、第六册、第二十册、第二十八分册主编。  【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对外学术交流】  1、2004年10-11月: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中西隐私观念比较研讨会”,应邀作 Concept of   Privacy under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隐私观念》英语演讲。  2、2005年8月20-26日:上海,第4届亚洲学者大会(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4)。  3、2008年10月15日:天津,第3届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论坛(Third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Forum in   Regional Cooperation),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应主办者之邀作《中国的历史与未来:聚焦传统文化回归》  (China: Past and Current—— On Traditional Culture Resumption)英语演讲,南开大学省身楼203讲演  报告厅。  4、2009年9月—11月,美国迈阿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期间,分别为该学院博士、硕士、本科  生举办三次英文讲座,题为:(1)The Fifth Power and China’s Civil Society(Undergraduate   level,Nov.2,CIB #2057); (2)China: Looking for the lost spiritual Homeland(Master   level,Oct.15,FLW #3036);(3)Underst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Fifth Generation(Doctoral   level,Nov.19,CIB # 3035)。并分别就相关话题与迈大学生举行了座谈,宣传介绍了南开大学和天津概况。  5、2010年至2011年,赴韩国水原大学中文系任教一年。  6、2011年2月28日,韩国首尔,韩国国民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应主办方之邀举办讲座《现代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因  素》,会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7、2011年12月27日至30日,上海复旦大学“复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从刘勰与时流  的距离看其“唯务折衷”文学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