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在亲人去世之后不悲伤,反而很平静?

如题所述

丧礼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它的目的乃为哀悼亡者,因为“哀悼人死为丧”。丧礼常被视为生与死的分水岭,从此生死两茫茫。故此,哀伤、悲痛、茫然、恐惧、绝望始终是丧礼的主线,勾勒出一幅幅泣血捶膺、令人心碎的画面。基督教的丧礼却不是这样,它一扫世俗丧礼的阴翳,注入基督复活的盼望,让丧礼成为全新的景观。基督教的丧礼充满了对比:生与死、哀伤与喜乐、绝望与盼望、今生与永生、时间与永恒、地上和天上、慈悲怜悯与审判决断、罪恶不堪与天国的远像……这些都似乎超越了理性的认知和言语所能表达的范围。因此,基督教的丧礼如同一座桥梁,将看见的事和未看见的事汇聚在一起,开拓了一个让人去整合复杂思绪的空间。

古典乐派的天才莫扎特在写《安魂曲》的前四年,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以友好的眼光来看,死亡是我们存在的真正目的。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已与这位人类最好的、最忠实的朋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以至于他的形象再也不会使我恐惧,而是实际上带来抚慰与平静……我每天上床之前都要思忖再三,也许我——尽管我如此年轻——第二天将不复存在,所有那些认识我的人中不致有哪一个人会说,我在与人交往中怏然不悦或者心情悲伤。每天我都要为这种恩赐感谢我的造物主。”

这一切的改观,皆因基督的生命所致。基督从死里复活的生命摧毁了死亡的捆绑和权柄,将一切怕死的人释放了出来。死,不再是生命不能承受的,因为基督已经承受了;死不再是生命的终点,因为基督经由死亡为人类开了一条通天的道路;死,不再具威慑人的力量,因为基督已经得胜死亡的权势。死,因基督的死而为世人成就永恒的生,生与死的对立在基督的生命中融合。基督的生命赋予人十足的信心和盼望去面对死亡、拥抱死亡、跨越死亡,生命在永恒中与基督相联。对死的投入不是对生命期望的延伸,而是对幸福期待的延伸,因为基督徒已经拥有基督的生命,等待他们的是永生的福乐。因此,当马丁·路德临死时,他重复三次说:“我把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真理之神啊,你已救赎了我。”约翰·弥尔顿的临别赠言是:“死亡是开启永恒之宫的伟大钥匙。”

中国人历来认为生死事大,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也强调亡者既已亡,生者当为之举行丧礼,此乃孝道之体现。孔子将“孝”和“礼”结合在一起,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则更强调送终丧礼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者可以当大事”。按照儒家的理论,丧礼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抒发。《礼记·问丧》云:“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仪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三年问》亦云:“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有血气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荀子进一步阐发了这种思想,他指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以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仪之法式也,儒者是也”。他认为丧礼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亡者家属的情感需要,因为亡者本身是无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23

我觉得这个可能和个人的情感处理方式有关系。有的人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沉默,无论是悲伤还是害怕,他们的统一表现就是沉默,但是他们不是不悲伤,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还有一种心理就是知道这种事情悲伤是没有用的。人气不能复生,有的人活的坦荡活的明白,这种没有能力改变的事情有再多的眼泪也是白流。

其实有时候是亲戚,但是没有什么交集,只是名义上的一个亲戚,并没有多么深的感情。他们去参加殡葬也是一种形式,作为亲戚的一种要求,他们想流眼泪可是没有感情流不出来,他们女别的表情也不符合场所,所以没有表情就是最合适的表情,他们看起来也就沉默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时候亲人的去世不值得悲伤,这种情况当然是少数,老人自然老死,没有痛苦的自然死亡其实并不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情。人固有一死,这种死是天意。我们村子里的一位长寿老人去年去世了,她也是我家的邻居。她去世时104岁,已经四世同堂了。她的死亡就是自然死亡,没有生病,耳不聋眼不花,还能用针缝衣服,吃的也挺好。发现他死亡的是她的小儿子,她的儿子每个月轮流给她送饭,小儿子给她送去中午饭然后看着老太太吃完睡着就走了。等晚上去送饭的时候发现老人还在睡,上前一看才发现老人没了。这种死亡可以说是特别圆满的结束,没有疼痛,没有折磨,所有的都自然的发生了。这么长寿的老人死去,全村的人都来帮忙了,她的儿子们情绪也特别平静,因为母亲的死他们没有遗憾,母亲这个岁数也是我们村子里罕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16

如果这个人在乎这个去世的亲人的话,她也许只是表面上不哭也不悲伤而已。如果说这个人和去世的亲人平时没有什么接触、也没有什么感情的话,那她也许是因为哭不出来而很平静。

第二个我就不说了,没什么可以说的必要了。第一个我要说一下,有很多人是这种情况,他们不是因为没有感情才显得很平静,而悄悄是因为对这个逝去的亲人的感情太深了所表现的。

就举个我自己遇到的事情。那天,我的大爸走了。那时我和家里人在睡梦中被敲门声吵醒,去开门后发现是姑爹,正想问大半夜的姑爹过来干什么的时候,姑爹对我奶奶说:"妈,占中走了。"然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奶奶手机关机、座机的电源又拔了,姑爹没办法打电话通知,才过来的。

然后,我们得知消息后,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异常的平静。当天早上一大早,姑爹开着车载着不停哭着的我和平静的奶奶等人一起往大爸的灵堂方向驶去。那时我发现全车除了我以外,没有一个人在哭,除了奶奶在不断的说她正好要给手机充电才关机的事情外,全车人都很安静。

然后当车子到达、所有人都往灵堂走的时候,有几个人都看到灵堂后忍不住地哭了。而我的奶奶却只是默默走到大爸的遗像前面,说了好多话。。然后她和大妈说话的时候,不住的说她的手机正好充电。。我看到她有些哽咽,可是一直没看到她哭出来。我当时都错以为她对大爸的感情不是很深的。。

后来,我们去殡仪馆看大爸的时候,我奶奶执意要跟着去。待我们见到大爸时,奶奶上前双手趴在了大爸透明的棺材上,然后终于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然后我就觉得自己之前所认为的感情浅是多么的愚蠢,再怎么说那也是奶奶的亲生儿子啊。。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要送走最爱的儿子,怎么会不难过呢?

从此之后,我不会再随意去猜想那些失去亲人却显得很平静的人了,因为也许她们平静的外表下是已经哭泣过无数次的灵魂,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不难过地哭出来才摆出的一副坚强的样子。

第3个回答  2017-08-23

说起亲人去世,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奶奶生病了,爷爷呆着她四处求医,可是还是没有查出来是什么病,各种治疗方法都试过,例如针灸、拔罐、吃药等都试过,可还是没有好转,慢慢的,奶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刚开始奶奶还可以吃点稀饭,说话也说的清楚,两年后,她就再也吃不下饭了,只能喝牛奶,说话也不清楚了,最严重时候就是她连牛奶都喝不下去了,话也说不出了,就像才几个月的婴儿,走路都很困难,我们都知道奶奶可能撑不住了,但是,奶奶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女儿,她在等她女儿回来,不久后,姑姑回来了,奶奶见到了自己的女儿特别开心,那天她竟然想要吃稀饭,于是姑姑便开始熬稀饭了,奶奶走的急,稀饭还没熬好她就走了,或许是她的心愿达成了,她觉得她可以走了。

那一天是星期六,天下着大雨,我和弟弟正在做作业,不一会儿,就听到妈妈的手机响了,和往常一样,我们并不好奇,只是继续做我们的作业,这个电话很急促,才说几秒就挂了,于是噩耗变传来了,妈妈告诉我们奶奶去世了,当时的我们什么都没想,就拿起伞往奶奶家跑,我还没跑到奶奶家,就听到了鞭炮声——人一去世了马上就要放鞭炮。等我到奶奶家了,我看见姑姑和爷爷都在那里哭,我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着妈妈和姑姑给奶奶穿寿衣,当时的我也不害怕。

没过几天,家里就开始办丧酒,送奶奶下葬,我再一次看到爷爷在流眼泪了,他在屋里找奶奶喜欢的东西,并且一起放在了奶奶的棺材里面,我知道爷爷是舍不得奶奶,可是我当时表现得却很差,奶奶下葬时我还在一旁耍,若无其事的样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也很喜欢奶奶,可是我看她生病的样子很痛苦,想吃不能吃,想说又不能说,我觉得那就是活着受罪,每天吃那么多要,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更加严重了,这也使爷爷的生活更加忙碌了,去世对奶奶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奶奶可能也早就不想受罪了,可是她为了见姑姑一面坚持活下去,直到完成了她的心愿,她就再也没有什么牵挂了,所以我虽然有点舍不得奶奶,但是我一点都不悲伤,我的内心很平静。

亲人去世不一定哭才能表现他的悲伤,有些人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挂在脸上,他喜欢将其沉入心底,悲伤的人也不一定就会用哭来表达,其实表现的平静的人往往将事情看的更透彻,他或许比任何人都还要悲伤,比任何人都明白,人终究会死,人死也不能复生,但是他就不愿意告诉别人,以免让更多的人伤心。

第4个回答  2017-08-16

不是所有人的内心感觉都能体现在外,很多人得心情是不外漏的,是隐忍不发的,你怎么能就知道那些人在亲人去世之后不哭也不悲伤,还很平静。难道所有的情感都必须要表现出来吗。而且就算是他真的很平静,也可能是因为他内心对于亲人即将去世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到事情真的发生后,他就不那么悲伤了,很多的时候我们也有这种想法,对于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就不会表现得那么不淡定。
其次,不是每个人都跟亲人都感情那么好的,有很多人跟去世的亲人就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甚至都没有过多的接触过,既然感情都没那么深,哪里谈的上悲伤?哪里又能哭呢?所以就很平静了。我们能发现一个规律,一般的人都跟自己隔辈的亲人,或者远点的亲戚,感情挺淡,对于像这样的人的死亡,也许就没那么多的感触吧!
而且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很淡定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条件下,他都表现的非常平静。即便是死亡,他看到的也非常淡然。对于一切事情,他看的都非常透彻和平静,生活中有很少的东西能引起这种人内心的波澜。还有一些人就是真正的冷酷和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就不会关心,不会在乎,就算是亲人的死亡也不可能引起他的触动。
总之,在亲人去世之后表现的非常平静也是整常,因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难过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