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一个人迷恋时,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痴迷的行为呢?

如题所述

当我们在对一个人痴迷中时,我们会尝试控制自己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无休无止的发送短信,跑到对方家门口去等等。但是这种控制会让我们感到空虚,甚至坐立不安。最终我们无法忍耐,还是做了那些明知道可能会带来糟糕后果的事情,但那一瞬间却感到极大的释放和满足。这种状态就是成瘾。

现在我们了解了痴迷的状态接近于一种成瘾。那么除了生理基础之外,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成瘾?是我们所迷恋的那个人,或者所迷恋的那件事情本身么?相关学者认为,痴迷的状态与个体的认知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全或无”:“全或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不良思维定式。

有这种思维定式的人,在考虑事情时,会把可能性一分为二:ta爱我还是不爱我?这件事对还是不对?“全或无”思维方式的人,喜欢使用“从不”、“绝不”、“所有”、“全部”这一类绝对的词语。

而痴迷的状态正是“全或无”的思维模式的行为表现。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陷入痴迷之后,ta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单一的点上,ta对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渴望达到极端的状态,生活中所有其他的方面似乎都消失了。同时,对于和这个人或这件事相关的因素,ta的判断也是极端的。ta的思维没有弹性,很小的细节也会让ta做出终极的结论。“有一次没有及时回消息,一定有问题”,“电话没接,绝对是不想理我了”,等等。

痴迷这种“全或无”的思维模式之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如此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让人们产生一种“我只要解决了这一件事,我的生活就会很好”的错觉。这种思维模式让人错误地认为生活变得更加容易管理。尽管他们持续地感受到幻想中并不存在的压力、愤怒、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但他们还是存在“避免了多线程任务”的错觉。

幻想:在痴迷状态形成、维持和发展的过程中,是我们的幻想饲养了它。

如果你自己观察身边处于痴迷中的人,或者回顾自己可能有过的痴迷的阶段,你会发现,在痴迷中的人,对于现实的感知力往往偏低。他们眼里的现实世界可能是被部分强化的,也可能是有所忽略的。虽然每个人都会有筛选性地选择事实,对痴迷中的他们来说,头脑中自己补充诠释的信息,总是远比现实中实际接收的信息要多得多。在其他人眼里看来是一次蝴蝶的振翅,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完成一场巨型海啸了。

过多地依赖幻想,甚至无法自知,和人格特点、创伤经历等都有关系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