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如题所述

房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的方法是:
  (一)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开工必须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生产责任制入手,明确参建各方施工质量职责,提高各方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而且要成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承包商等所有参建单位,主要领导及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建立管理领导机构,定期到现场全面检查,根据工程参建方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责,按“业主宏观管理,监理监督检查,承包商全面负责,作业人员具体保证”的原则,制定责任制,对工程各参建单位所有人员的质量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二)全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对项目施工、保证进度、质量和管理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不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抄照搬其他项目的内容,有的仅有土建施工,没有水电、消防和弱电专业安装的内容,有的只列出项目班子人员名单而没有职责分工,有的缺少施工安全质保管理和文明施工的内容,有的缺少主要工种操作规程,有的对检测要求、建筑设备型号交待不清等等,所有这些都应在编制施工组织时候要充分考虑。还要在监理提出审查意见后,按要求补充、修改完善。
  (三)施工材料与人员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由于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国退民进,加上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涌入建筑队伍行列,这些人的素质较差,对建筑队伍的整休素质有较大影响。有的承包单位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现场施工要健立质量保证体系,应有明确职责,以一个口径说话,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施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工作效率,从而建立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场材料质量的验收相当重要,对材料外观、尺寸、状态、数量进行进场检查。尤其是对材料外观进行检查,是任何材料进场验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此外,一定要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因为材料内在质量更加重要。进场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材料性能是否达到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当设计有要求时,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最后一项值得关注的结点就是对主要材料的抽样复试。为确保工程质量,对涉及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安全或影响主要建筑功能的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范或行政管理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其实,这些工作,如果不能做好的话,工程监理那里也是难以交待的。
  (四)严格监控施工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环节的严格监控,确保工程能无误的进入下一阶段,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考勤。管理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监督施工人员的工作,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要通过对施工阶段出现问题的记录,积累经验,杜绝相似问题的发生;要查看设计图纸,对施工阶段重点项目准确定位;要经常和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工序控制
  工序预控法是实现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预控法是在工程质量问题出现前进行的控制。它需要采用统计的方法,通过抽查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检验。通过对检验的数据的分析来判断工序的质量,如何检查合格则继续施工,如果检测存在质量问题,就必须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为确保工序质量控制预控法能够顺利实现,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工序控制的要求。同时熟悉工序加工规格和技术标准。
  2、量具、仪器、样件等各种检验工具必须都要真准备齐全,并有专业的检验人员来操作。
  3、施工人员具备纠正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纠正措施。
  (六)现场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现场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和施工作业环境因素(主要指周边建筑、地下障碍物、排水条件、施工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根据工程施工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如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应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洗等的危害。
  (七)加强过程质量检查与监控
  质量检查分为自检、互检、交接检三项内容。自检:就是在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完后均由施工班组对所施工产品进行自检,若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可由班组长填写自检记录表。互检:经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在项目经理部专业工程师的组织下,由施工队伍工长及质量员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互检,对发现的问题上下工序班组应认真及时地予以解决。交接检: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要求,双方填写交接检记录,经施工队伍工头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还要经项目专业工程师监督检查认可。
  过程质量监控。在施工队伍管理上,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施工队伍管理融入到总包管
  理中去,并接受总包的组织与协调。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分包技术人员参加方案讨论,并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要求施工队伍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对施工队伍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都应严格把关,了解原因,并提出批评甚至处罚。在过程质量监控中,可每周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组织施工队伍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然后由施工队伍写出本周在施工工程质量总结报告交项目质量负责人,再由质量负责人汇总,以《周质量管理情况总结》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和各施工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对质量好的承包方要予以表扬,对需整改的部位应明确专人限期整改,并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落实跟踪处理。
  (八)加强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不仅仅是局部的事情,而是对整个工程的全面要求。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阶段性完工成品要加强保护,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就对给整体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严重的还会造成工程难以修复的永久性缺陷。正确的施工顺序是加强成品保护的前提,施工顺序颠倒就会引起工序的交叉污染。施工前,一定要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派专业人员审核工序的合理性,经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计划。由于未合理安排工序而造成的成品污染,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专业应相互沟通,避免产生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发生时,各方应加强协作,采取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将其对成品的影响降低到到最小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8
管理在于工作的计划,取决于你对工程每个步骤的了解,合理安排每个步骤所需人力、材料、机具;做好相应的记录和资料,另外检查并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说你的管理是比较好的。有人或许会说什么规范啊,制度啊,什么的个人认为对于工程这种单一性强,切叫松散的工作结构而言是不现实的。
至于质量的控制,和多人说按规范施工啊。其实不然,根据个人经验,其实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施工的工人,如果工人素质高,那么施工界面处理自然就比较好,质量达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相反工人不行,纵使作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你跟在后面,也很难有太大作用。因此质量管理需要控制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你可以参照规范中的主控项目。如果不达标就坚决不能通过,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至于细节质量就看工人班组。
PS:如果你有选择施工人员、班组的权利,那就尽量选人员素质高的,那施工会很省心。如果班组不行,你很费心,还能气死你。因此此时你要把握主控项目,这是你的底线,不能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