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慰问驻守军队的礼仪

比如《细柳营》一文中的情况,本来应该有什么礼仪?
Such as:皇帝应该长驱直入还是被拦在门外
要不要行李
听不听天子诏令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追问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有什么规矩
Such as:皇帝应该长驱直入还是被拦在门外
要不要行李
听不听天子诏令

追答

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天子亲征凯 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 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 都称为“郊劳”。 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俘之礼,即报告 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在两周一些铜器铭文中常记有战争胜利后献捷献 俘之事,馘,即作战时 将杀死的敌人的左耳割下,献捷时作为计功邀赏的凭证。
献捷献俘之礼,历代大致沿用,只细节各有不同。宋代,大军凯旋后遣 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酒脯 行一献之礼。献俘仪式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象征性的告 礼,然后在宣德门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 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 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 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 (捷报)。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请交付所司处置。这时,如果 皇帝下令处以极刑,就由大理卿带往法场;如果皇帝下令开释,侍臣便传旨 先释缚,随即宣布释放。被俘者三呼万岁,再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 笏(把笏版插在腰带上)舞蹈,三呼万岁。明、清两代与宋制相似,献俘仪 式在午门楼举行。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后代,将帅 统领军队在前方作战获胜,虽然不曾还师回都,遣人向朝廷报告胜利,也称 为献捷。捷报一般在早朝时当廷宣读,叫做“宣捷”。明代,前方有大捷, 朝廷宣捷后要遣官告祭郊庙,中捷以下则不举行告祭庆贺之礼。 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宋代起,国家礼典中都有受 降仪式。宋代受降仪与献俘大致相同,也在宣德门举行,降王率降众穿戴本 国衣冠俯伏而拜,口称万岁。皇帝下旨赦罪,赐给冠服袍带,降王等拜受, 更换所赐冠服袍带后,再拜称万岁。清代受降仪,降王对皇帝行三跪九拜礼, 皇帝赐筵宴。大将军在前方受降,须报请皇帝批准,再露布中外周知。受降 之日,于军营外筑坛,坛旁建“奉诏纳降”大旗。降者立于旗下,鼓吹鸣炮 后,大将军登坛就座,降者匍伏膝行至坛下,俯首乞命。大将军宣皇上旨意, 予以赦免,并酌量给予赍赏。降者叩头谢恩而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