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成年后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1、正视过去,承认曾经发生过的不快

正是因为你对过去的伤害采取逃避的态度,才无法跟过去告别。所以,通过“正视伤害”来“免疫现在”是很必要的。就像你容易遇人紧张,有效的办法反而就是多多见人,多多交流,从心理上接受、习惯并解决掉这种紧张感。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脱敏疗法。”

2、对于过去的耿耿于怀,试图了解其背后诉求

比如,你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差错,导致双方间产生很多不快,这些死结一直在你心中无法抹去。但换一个角度思考:父母作为老一辈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学常识和教育经验?他们的所作所为背后,是不是一双期盼你飞得更高的眼睛?

看似是原谅他们,其实是放过自己。

3、不要时刻给自己不正当的心理暗示

不必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因为“缺爱,”所以某些表现是多么与众不同。将自己一视同仁,专注自身的发展,别把什么事都归罪于“缺爱。”

放弃幻想,脚踏实地。


4、适当缺爱并不是坏事

缺爱的人对待外物的看法通常非常客观清晰,不太容易被狂妄自大的主观意识所蒙蔽。尽管适当缺爱可能会带给你紧张感,但同时这种焦虑反而是鞭策你不断前行、愈加清醒的动力。

别把缺爱完全当成缺点,一贬再贬——这样的做法实际效果为零,是能让你的自卑愈加顽固。

5、路永远是自己走的,他人只是配角

当你真正清楚了这一点,自然不会对他人的救赎抱有幻想了。强大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是最直接有效的满足自我安全感的方式:自己想要的,足以给自己,此时他人的填补只不过就是可有可无的情调罢了。


6、 对待他人给予的关照,不要太依赖

把他人带来的温暖当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一旦把他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那么当这份爱被抽走后,你又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然后再去寻找同样甚至更深情的爱作为替代品。在依赖他人的循环里周而复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小时候缺爱,在我看来,分了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来自家庭,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内心。
       依稀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来给我们登记家庭信息,就是了解家里几口人了解一下我们是不是留守儿童。虽然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有一件事让我很是印象深刻。
       有一个女同学,被问到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时,她带着哭腔说:“我没有妈妈。”
        其实当时我看得出来,她很想哭,但是她强忍着没有哭。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她心里在意的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她在努力让自己坚强。


         我跟她住一个宿舍,她每天的生活比我们都要简单很多,很文静的一个女孩,下课后也不跟我们一起玩,也不会吃零食,每天她都是坚持着食堂教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慢慢的,我也会试着去跟她接触,她也会跟我说一些关于她家里的事情。
        她有个大她六岁的姐姐,她妈妈是在她五岁的时候为了救她们同村一个落水男孩而溺水身亡的。那时候她爷爷奶奶身体也不是很好,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基本上算是无法得到照顾。她爸爸就把她们姐妹两个带去了市里打工的地方。但是,男人终究是男人,在照顾小孩方面总是做不到像女人那样细腻,听她说,那时候她爸爸她一个星期才会帮她和她姐姐洗一次头洗一次澡。那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可谓是慌慌张张,又匆匆忙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姐妹俩也算是慢慢长大了,生活起居上面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他爸爸也给她们找了一个新妈妈,那个新妈妈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毒辣,但是也不像她们渴望的那么慈祥。
        没过几年,她们新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儿,就这样,在她们眼里,一家三口的家庭变成了一家五口…
         她在学习方面很努力,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我没见过她因为受了欺负哭,也没见过她像其他同学一样因为想家哭,我只见过有一次她考了全班第二,哭的很伤心。


         初中,我转学了,跟她不再是同学也不再是睡在一间宿舍的人了,但是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她的成绩依然保持的很好,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我能感受到她从小学到现在的变化就是,她自己似乎看淡了很多事情,不再那么压着自己不跟别人沟通来往,不再是那个只会默默学习不多说话的小姑娘。
        现在她考上大学了,她依然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小时候的空缺,她在努力自己填满。小时候的遗憾,她在努力自己慢慢去消化。她在努力做她所能做的,也在努力接受她所不能改变的。
        自己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才能给自己足够的爱,才能填补自己内心小时候的空缺。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小时候缺爱,会给我们的性格带来巨大的改变,一般小时候缺少家里人的关注,长大后会变得比较冷漠,比较不容易愿意对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有什么事首先选择自己默默的承受。但是当我们长大后我觉得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也会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性格是因为我们小时候缺少家人的关注与爱有关的。


   现在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总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当我们谈到小时候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觉得那段没有爱的时间段是比较悲哀的。所以我们为了我们自己的性格做点什么。小时候缺爱的我们,在我们长大后可以去多关注下父母,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陪陪父母,试着理解他们当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我们的原因。然后我相信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和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改善。可能在你刚开始试着去和父母聊聊的时候你会有点不情愿,毕竟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也是和父母有关系的。所以你开始时要坚持着和父母去沟通。时间长了你会感激你自己的坚持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不要把你自己的缺点归于你父母的错,父母给你的只是基因还有外貌,但是这个是他们自己也无法选择的。我给大家举个自己的生活态度决定自己生活的例子。知名演员包贝尔,在包贝尔小时候,他的妈妈就去日本了,他妈妈因为自己要去挣生活费,所以离开了当时大概只有五岁的包贝尔。包贝尔自己也说,他有段时间是非常恨他妈妈的,因为妈妈没有给他小时候应有的关爱。但是包贝尔的性格偏偏是很开朗,他说因为妈妈不在家,所以自己就要去同学家住着,所以他让自己变得开朗,积极的去和同学还有同学的家里人相处。在他长大后,他就和妈妈多接触,虽然开始他也是真的不想多和妈妈说话,但是当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明白了妈妈的爱来的晚了点,但是似乎好像一切都不晚。至少他们现在就很幸福!


少年啊,不要把自己的不成熟归于家里人,因为我们长大了就要去学习承受以前没有能力承受的。我们的爸妈需要我们去照顾,我相信每个人的爸妈都是非常想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的成长起来的,小时候我们不明白生活的辛苦,我们会恨爸爸妈妈,但是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要理解他们,再苦再累也要给我们的爸妈多点关心。

第3个回答  2019-07-07
在成年后可以适当的去看心理医生,小时候缺爱可能会给人造成一些伤害,这时候要找专业的人来帮你疗伤。
第4个回答  2019-07-07
小时候缺爱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正视自己的过去,认可自己,觉得自己足够优秀,才会有人来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