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能否取代读书?

如题所述

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


读书,是自己主动汲取知识,这个过程包含自身对有效知识的筛选与识别;而视频,大多是填鸭式被动灌输,就像有时候你无意点开一个视频,原本你不需要这些无效讯息,但因为被别人的思路带着走,就容易将过多不需要的讯息收入囊中,使得原本清晰的思路易被冲击。

视频不是不好,如果自己在有所识别去寻找有效视频,他仍具备图文声并茂的优势,在这个过程里能高效汲取自己此刻需要的讯息。

但长期来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因为他所输出的终归是别人消化后的“二手知识”,而读书的过程中,你能更好地在“一手资讯”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将千篇一律的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宝藏。

就好比说,我之前偶尔会遇到一些制作精良的科普视频内容,信息量很大,逻辑也通顺,看完之后连连叫好,就想推荐给周围人,我说刚看一视频可厉害你也看看,对方问怎么厉害了,我一张嘴,竟然卡在那了,我发现自己竟然难以复述出视频内容,支支吾吾地说出来一些,也是七零八碎前后不搭。我一开始很紧张,心说我博物馆讲解员连话都说不利索了,是不是脑力退步了,吓得连续几宿睡不着觉,但后来发现并不是,如果信息是从阅读书籍和论文中得来的,那我就可以轻松复述出80%的关键信息,而且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说明脑力还可以。

察觉这个差别后,我就观察周围的人,发现他们也和我类似,复述文本内容不难,复述视频内容就磕磕巴巴满头是汗,而且丢失了大量信息。 我就仔细体会这两种复述之间的不同,发现如果我是通过阅读吸收的某些信息,那么当我看到文字这类抽象符号时,脑内会直接调用相应的概念进行运算加工,而如果我是看视频吸收的信息,那么我在复述时,脑内调用的其实是画面,而且,很多视频在制作时,因为找不到恰当的素材,往往都是找个“大概其是那么个意思”的画面凑数。这种误导性的信息充斥在大脑里,想回忆出视频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就更是吃力,有一种用勺子吃汤面的感觉,使不上劲。

视频内容的优势在于直观地指导行为。比如这个PS效果怎么完成,这个舞蹈动作怎么迈步,但要是想通过视频了解抽象概念,如数学、哲学、文史政治等等内容,其实看视频效率不如文本阅读。大脑似乎就是这样,接受抽象信息的过程如果变的容易,那么将其内化的过程就会变难,如果一段信息连复述都做不到,那就更谈不上理解和应用了。

短视频危害大于信息传输!

短平快的表达方式可能已经无意间塑造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无目的的刷信息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是跟着看到的信息走的。

只要一旦被某个信息吸引进去,就按照信息流一直刷停不下来。

甚至同一天我们一件事的两个并不一致的描述,我们甚至都毫不知觉。大脑里的声音是条件反射的:“很对、很有道理”。短视频的短平快的信息,干扰了我们的大脑记忆。我们的时间感在下降,思辨性思维也在下降。

所以视频不能代替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9

我认为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进步,原本仅仅当作通讯工具的手机也因为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逐渐多样化,人们用它来看小说,办公,学习,聊天以及看视频。短视频软件的兴起,引发视频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我们无聊时,看搞笑视频打发时间,当我们伤感时,看情感视频寻求共鸣,美食视频,科普视频,绘画视频等等。

我们从网络视频中不断汲取信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坐在电影院安静观看一整部电影,不愿意静下心翻看一本书,选择搜索十分钟的讲解,那么,看视频能否取代读书呢?当然不能。

❤️首先,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书中的故事,更是为了寻求一个自我的时间,一个整理自己,汲取经验的时间。我们从书中学习道理,学习感情,揣度书中剧情的变化,书中自有黄金屋并不是一句空话,但若我们只是观看一个十分钟的短视频,从别人的转述中我们只能了解大概,带有博主本身的感情,我们无法自己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别人的引导,随波逐流,隐于大众。

❤️再者,通过刷短视频,我们浅浅理解片段,得到的是碎片化的记忆,根本算不上读了一本书,至多算是读了一个简介。完全没有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的自在感,我们不会有迫切想要知道接下来的剧情的冲动,不会为此思考人生的冲动。

❤️不难发现,如今网络上的视频鱼龙混杂,大多都是些仅仅为了博取流量赚钱的无营养视频,甚至有些视频还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产生不良影响与社会风气。反观书籍,里面大都是高质量的文学素养,作者大都也是为了给读者传递知识的阶梯,而不是如短视频发布者一般只是为了赚钱。

总之,看视频是万万不能代替读书的,在嘈杂的网络世界,我们也应该抽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通过读一本书,提升自己,汲取知识,远离尘嚣,开辟一方净土。洗净在网络中急切的自己,让自己更爱自己,更爱生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8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

首先,看视频和读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视频,泛指各种动态影像的储存形式,用我们日常的话来说,就是用眼睛看的影像。

    这样的特点,意味着我们看视频,多半带有娱乐的目的

而视频又有长短之分,电视剧、综艺、电影等为长视频,快手、抖音等平台则盛产短视频。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我们渐渐不再会拿出一整段时间观看长视频,除去专门去电影院看电影外,电视剧和综艺通常沦为我们做其他事情时的背景音。短视频,则充斥着我们的碎片化时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短视频有着短平快的特点,刷新速度快、娱乐性强。

    我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几乎不会在意视频中讲了哪些知识,机械性的动作和饱和的信息,让我们沉浸在短视频的快乐中,常常不知不觉就刷了几个小时。

    读书,需要我们拿出比较完整的时间,仔细理解作者想要传达读者的知识和观念。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意味着我们很有可能面对着枯燥的文字而失去读书的兴趣。很多人在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就再也不会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了。

即使有很多娱乐性的书籍,例如小说、杂志等,但网络的发达使人们更倾向于阅读更加短小并且信息更加聚合的新闻、百科,或者娱乐性更强的网络小说。试问一个社畜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是会打开微博,还是会打开一本书呢,或者干脆打开短视频?


说了这么多,似乎是在否认读书的作用。但我真正想表达的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阅读也不止局限于小小的书本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更加直接和有目的地获取我们想学习的知识。想要阅读哪个领域的书籍,可以直接搜索相关的书单,从中选取感兴趣的书籍。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购买纸质书,也可以下载电子书,更可以寻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交流阅读成果。

其次,我们看视频,有时并不是为了娱乐。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视频学习资源,例如智慧树、慕课、超星学习通、网易等平台上都有许多专业的高校课程视频;B站上也有很多官方或者私人上传的网课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知识系统

最后,我想说,不论是看视频还是读书,想要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一定要经历消化的过程

    可以通过记笔记、写文章等方式,将书本、网课中的知识点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转化成自己可以掌握的知识。

    如果没有消化的过程,读书和视频都是看过就罢,不过大脑,收获不了有用的内容,那就无所谓哪个更好了。

第3个回答  2022-04-08

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视频节目在本质上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两回事。阅读或者学习型阅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需要记忆、理解、联想乃至困惑、怀疑、否定的一整套流程,也就是古人说所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很少有什么知识是可以轻松愉快轻易学到的,也很少有什么技能是不经反复锤炼而能轻易掌握的。“一万小时法则”因畅销书《异类》而被网民们熟知,但如果你连完整地阅读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那还谈什么“一万小时法则”呢?

不论在什么时代,怎么读书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时下一些读书类短视频盛行,一批读书类IP走红,聚集起数以亿计的粉丝,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此,各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读书类短视频,形式灵活、趣味性强,节省了冗长的阅读时间,满足了自身的阅读需求,因而对读书类短视频趋之若鹜,坚持打卡,成为“忠粉”。网上,有人呼吁“不要把阅读固化到某种媒介形态上”,强调“短视频直播也是一种阅读”。批评者则认为这类短视频以“读书”之名行的是“娱乐”之实,算不上阅读。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者直言短视频是“电子鸦片”,忧心于“它逐渐改变我们的大脑”。

不论人们喜欢与否、是不是乐意接受,眼下短视频已经成为数以亿计网民的网络文化消费新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产和消费短视频的人群之广,短视频占据公众的闲暇时间之多,都超过传统的报刊书籍阅读。如果说,前些年有关阅读的方式之争,还在于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之争,今天则已然转化为阅读书籍和刷读书类短视频之争了。

从积极的一面看,读书类短视频以读书为内容、以短视频为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打开一本本好书。与特殊年代书籍等文化资源的紧缺不同,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书类短视频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推荐出好的书籍,免去了很多人的选择困难;其二,以分享读书心得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读书。

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体验,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好书,其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思辨性等等,不是短短十多分钟,乃至一两分钟的视频所能浓缩得了的。况且短视频创作者本身的阅读理解也未必完全科学准确,我们只有真正认真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收获,才算得上是有效阅读。因此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努力把人引流向读书本身,而非过度宣扬自身可以“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

阅读当然会有乐趣、有故事性、有轻松的一面,但也一定有深刻、思辨、艰辛的一面,这就需要沉下心来、耐住性子、认真研究、刻苦思考。把刷读书类短视频的被动接受,与线下读懂一本本好书的主动吸收,以及阅读过后的分享讨论结合起来,才更有可能获得“与作家进行灵魂对话”的机会。在个人看来短视频可以适当娱乐,但我们还是得静下心来多思考,多从书中汲取知识。

第4个回答  2022-04-05

我个人认为看视频不能取代读书。看视频和读书都能够使人获得知识和快乐,但同样,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由于个人的选择不同,这两种方式给人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倾向于看视频,而有的人倾向于读书,这是不冲突的。并且读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够提高自身素质。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观看视频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不一样的。

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记忆、理解、联想甚至困惑、怀疑和否定的整体过程,或者如古人所说,“学习、质疑、思考、观察和行动”。几乎没有什么知识是可以轻学会的,也没有什么技能是可以不经反复磨练就轻易掌握的。因此,读书所学到的知识对人的影响是永久的,相反看视频所带来的快乐和影响是短暂的,很容易被人淡忘。许多短视频就是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导致人们短暂的沉迷,对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利的。看视频对人们来说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抱着这种心态,人们收获的将不是知识技能,而是谈资仅仅是有助于聊天时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吸吮崇拜的目光,但是无助于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也许有人会说看视频学得知识更快,但是不管是什么知识终究离不开书本。

古人云读书使人明智,同样,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读书不仅仅是满足个人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适应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是知识在不断更新变化,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是时代的步伐。视频是新时代的产物,但是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读书,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是一种财富,而这种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