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会意识到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运用社会意识到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我要的是考试的答案 不要太多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积极地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促进作用。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很重要。
2、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应该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让它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
3、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所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常年判卷,这可以算作标准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6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社会意识,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很重要.
第2个回答  2009-01-03
一 教学和教育目标
一) 知识素质要求
(1)基本概念
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理解:价值观、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
(2)基本原理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坚持集体主义,要做到“三个必须”。
运用:根据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原理,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方法论意义
能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价值观的有关问题。
能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比较,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 能力方面素质要求
(1)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本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分析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其作用,提高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时,在理解“正确价值观”的含义时,在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的时候,需要注意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觉悟素质要求
(1)提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自觉性,能自觉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现阶段衡量价值观的标准,提高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认识。
(2)提高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自觉性,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
二 教学提纲
第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即: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 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② 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原因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① 什么是价值
② 什么是价值观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 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 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 价值观的多样性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①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② 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③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3)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作出具体的价值选择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②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1)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① 要尊重人
② 要主动关心人
③ 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三 教学内容研究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本节的重点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含义。这在理论上是比较新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在讲述的时候,要牢牢的围绕“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节价值观”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以张家港市发展的事例表明,社会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又有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个事例蕴含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意思:指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层意思:阐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要求达到“识记”程度。并且联系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且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3)重点分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是教学重点。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两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
(4)难点分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内容十分丰富。但这里是作为识记来处理的。因而,对于高中学生应让他们懂到什么程度,怎样进行讲解,应作为难点来把握。
(5)教学建议
第一,要处理好本框题与第五课的关系。本框题是第六课的开端,讲解本框题要考虑怎样与第五课衔接得当。
第二,在讲解有关社会意识的内容时候,要尽量收集充分而且大量的材料,力争从事例中得出结论。
第三,对于社会存在所包含的内容,着重指出主要是指生产方式,但不必叙述理由,关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两个内容,也不必过多解释。
第四,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这个框题的重点,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又是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理应着力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的层次性。教材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二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另外,还要主注意划清理论界限。教材在理论方面的划界,注重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着重的向学生表明。
第五,关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反作用观点的讲解。在讲解这一问题的时候,也要明确教材所叙述的两个层次,根据其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层次是对比分析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意识所起的性质不同的反作用,通过对比进行抽象,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二个层次是专讲科学社会意识的作用的,不仅要指出它的作用是什么,更要突出讲解科学的社会意识为什么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六,要做好小结。建议可以采用脉络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所学内容。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阐释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讲解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性。
第一层意思:结合对实例的分析,引出哲学价值概念,指出哲学价值概念的基本含义;以此为基础,指出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第二层意思:论述社会存在决定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
第三层意思:论述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为基础,能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并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觉悟方面,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3)重点分析
要突出价值观第二个导向作用的讲解。一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很重要。二是因为价值观不等于人生价值观。三是因为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在后面几课都有论述,因此,要打好这一基础。
(4)难点分析
价值概念和价值观概念。
(5)教学建议
第一,关于价值概念的教学。
这是个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它有较为清楚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好教学程度。应该把书中的概念和观点与社会的热点以及学生的切实生活联系起来。第二,要特别注意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路。在哲学的教学中都要注意个别到一般的思路,而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这个思路。第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书中所说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而后面又说到“客观事物”,这并不意味着“精神现象”是客观事物,而是表明一种精神现象的属性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它具有客观性,不是由人任意规定的。第四,要注意同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加以区别。
第二,关于价值观概念的教学。
价值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需要用较多的时间来处理。
第一,在理论上,要注意由价值概念引申出来。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但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呢?人们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判断,要作出判断就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就是价值观问题。第二,要尽可能通俗地讲解。通俗的一个办法,是从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进行概括。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举出个人的事例,谈谈他对某一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是怎样作出判断的。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准确讲解概念。第三,这里只是在最抽象的意义上讲述什么是价值观,而在列举事例分析时必然涉及所举事例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但某一价值观为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暂时可以不从理论上作分析。顺便指出,一定要举出错误价值观的例子,不应只举正确价值观的例子。否则会造成误解。
第三,关于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观点的教学
第一,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指导。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当然,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怎样由社会存在来决定,那是需要具体分析的。第二,在理论上要注意“价值观的产生”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两个层次,而这两个层次又密不可分的。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就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第三,要突出讲解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的观点。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个观点。如果知识理解到这个程度,许多现象是难以解释的,因此,教师要告知学生,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的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第四,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第二个表现的教学。
要分析价值观所起的作用为什么叫导向作用。这需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讲起,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之下的活动,既有具体的指导思想,又有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从具体的指导思想中概括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即要看出是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进行活动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价值的是人们是不会去干的。从认识活动来说,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事物,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人们去认识这些事物,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本节论述的中心,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一节分析了什么叫正确的价值观,那是最一般意义的论断。从我国实际出发来把握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第二节,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又转入对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论述,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分析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第一层意思指出,我国目前出现的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并指出原因。 第二层意思指出,在多种价值观存在的情况下,要坚持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即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第三层意思指出,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形成的基础。
第四层意思论述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能够说明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方面: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能力。
通过讲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能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主要意义的认识。
(3)重难点分析: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重点要阐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4)教学建议: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宜粗不宜细。讲解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不要离开课本作扩展。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边议的方法。
在讲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从实例中对教材中所列的三点内容一一作简要解释。另外,在关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形成,教材在理论上没有多说,教学中可以适当展开。要注意紧紧把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来论述。
在具体说明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怎样评价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围绕两点来说明,第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二,二者常常发生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毕竟是有区别的,二者未必都可以兼得。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在二者发生冲突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1)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一层意思:结合事实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抹煞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观点和行动是极其有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并不奇怪。但是,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则是错误的。
第二层意思: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要求教师从三个方面来讲述。首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关键是要把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与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结合起来来讲述。其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来看。再次,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矛盾来看。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主义中发生矛盾需要按照集体主义的原则去处理。实际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所以,解决矛盾就是调节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由诸多的原因而引起的矛盾也是复杂的。这就需要集体主义原则来调整。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列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事例,应用一定的道理说明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从现象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似乎与坚持集体主义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恰恰决定了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恰恰需要坚持集体主义。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集体主义思想觉悟。主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利益主体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
(3)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世界级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这个观点既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因为它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实践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更是理论上的一个新问题。
(4)教学建议:
首先在涉及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可以从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入手,如一些企业私自降价带来的市场的混乱,可以鼓励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切入主题。其次,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讲好“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为什么要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什么”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
在讲解理论方面要注意说清楚以下几点:第一,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除了其他必要的条件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在全社会保持一定的经济秩序。由于某些原因而带来的经济秩序的混乱,肯定会妨碍经济的发展。第二,经济秩序是否稳定,与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关系极大。利益主体无限制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置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经济秩序会陷入混乱。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健康而有序的经济秩序,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应该比以往的任何经济的运行更为有序。第四,健康而有序的经济秩序,要靠多种因素来建立,来维持。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1)教材分析:
对“坚持”一词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为什么要坚持”,一是“怎样坚持”。本课的根本内容是“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涉及“为什么”。
第一层意思:以实例引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并指出它的总要求就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第二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一个要求,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二个要求,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四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三个要求,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列举事例,并运用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道理,说明坚持集体主义应做到的三个要求。
能力方面: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坚持集体主义的三个要求,都是在对比中论述的。什么叫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什么叫错误地对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小团体主义;什么叫集体主义,什么叫个人主义。对这些,既需要从理论方面作出鉴别,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予以区分。
觉悟方面:通过理论地讲述和实际事例的分析,学生确能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提高集体主义觉悟,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内心有新的体会。
(3)重点难点分析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这个问题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第一,从三个要求的关系来说,这个要求带有根本的性质。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既然如此,如果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人们当然不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不会尊重人,不会主动关心人,也不会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就是说第一个要求就会落空。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如果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小团体主义是反不掉的;这就是说第二个要求也会落空。可见,要真正做到前两个要求,最根本的是做到第三个要求。第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思想体系,颇有“理论色彩”,在理论方面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是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三,从思想教育的意义来看,抓住这个问题更能切近学生思想深处。由于许多复杂的因素,高中学生的头脑中受到了个人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讲解,是非常现实的思想教育的需要。
说它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它不纯粹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思想深处的认识问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教师可以把理论分析得很透彻,学生也可表示同意,但不等于真正解决了思想问题,更不等于在实践中就能做到放弃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思想教育任务。
(4)教学建议:
① 关于“引子”的讲解:
要充分使用课本所提供的材料。这里是说中学生的事情,会使学生感到亲近,教育性也很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这个学生是“只身一人”在异域他乡。没有其他人的指点,是他自己意识到怎么没有中国国旗.;没有其他人“代劳”,是他自己主动急切地提出要求。没有别人的督促,是他自己坚持不懈、几经周折终于把事情圆满办成。这说明,这说明,这位中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是极其深厚的。
② 关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讲解:
讲解这个问题,当然要讲清道理,但主要是讲清怎样做的问题。讲清怎样做,关键是联系实际。一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否则对这个问题的讲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应作些调查,了解学生在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方面,有那些是做对了的,有那些是做的不够的,又有那些是做错了的。教学中要针对这些实际,多从正面进行鼓励,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二是要联系社会上的实例,尤其是当地的实例,以增强可信度。正面实例和反面实例都需要联系。
③ 关于“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的讲解
要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一是,对比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主要表现,它指个人的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小团体主义也叫本位主义,其特征是只顾眼前局部利益,不顾长远的全局利益。二是,对比两种价值观念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顾全大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小团体主义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方面,其危害都是很大的。
④ 关于“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讲解
这是需要着力讲解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首先,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清两种价值观的实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二是要求获得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手段应该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应该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根本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的私利出发。
其次,运用有关原理进行更深入地分析,进一步了解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个人主义这种价值体系,无论是表现在人生目标选择上,还是表现在政治思想、经济理论方面,都不难看出它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至于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更为复杂些。一般说来,不把政治制度纳入社会存在的范畴,因为政治制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制度服务。社会意识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与政治制度共同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可见,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内部的关系,二者是相互适应的。因此,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来解释个人主义价值观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不确切的。可是,在教学中又不能也不必展开讲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妨这样去讲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服务;作为社会意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适应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是服务于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既直接适应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适应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并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适应,进一步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再次,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指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可以按照教材所指出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但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关键是联系实际,在对事例地分析中讲明道理。对事例的选择,不仅要注意其典型性,还要注意其广度,既要又现实的,又要又历史的;既要有中国的,也要有资本主义国家的。
最后,根据课本上的论述,做好小结。
第3个回答  2009-01-03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淮南一中政治组:马寿春
一 教学和教育目标
一) 知识素质要求
(1)基本概念
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理解:价值观、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
(2)基本原理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坚持集体主义,要做到“三个必须”。
运用:根据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原理,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方法论意义
能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价值观的有关问题。
能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比较,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 能力方面素质要求
(1)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本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分析不同价值观的实质及其作用,提高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原理时,在理解“正确价值观”的含义时,在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的时候,需要注意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觉悟素质要求
(1)提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自觉性,能自觉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现阶段衡量价值观的标准,提高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认识。
(2)提高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自觉性,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
二 教学提纲
第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即: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 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② 科学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原因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① 什么是价值
② 什么是价值观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 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 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 价值观的多样性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①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② 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③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3)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作出具体的价值选择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1)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
(2)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②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1)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① 要尊重人
② 要主动关心人
③ 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三 教学内容研究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本节的重点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含义。这在理论上是比较新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在讲述的时候,要牢牢的围绕“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节价值观”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以张家港市发展的事例表明,社会生活既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又有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个事例蕴含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意思:指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层意思:阐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要求达到“识记”程度。并且联系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且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3)重点分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是教学重点。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两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
(4)难点分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内容十分丰富。但这里是作为识记来处理的。因而,对于高中学生应让他们懂到什么程度,怎样进行讲解,应作为难点来把握。
(5)教学建议
第一,要处理好本框题与第五课的关系。本框题是第六课的开端,讲解本框题要考虑怎样与第五课衔接得当。
第二,在讲解有关社会意识的内容时候,要尽量收集充分而且大量的材料,力争从事例中得出结论。
第三,对于社会存在所包含的内容,着重指出主要是指生产方式,但不必叙述理由,关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这两个内容,也不必过多解释。
第四,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这个框题的重点,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又是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理应着力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的层次性。教材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二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另外,还要主注意划清理论界限。教材在理论方面的划界,注重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着重的向学生表明。
第五,关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反作用观点的讲解。在讲解这一问题的时候,也要明确教材所叙述的两个层次,根据其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个层次是对比分析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意识所起的性质不同的反作用,通过对比进行抽象,指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二个层次是专讲科学社会意识的作用的,不仅要指出它的作用是什么,更要突出讲解科学的社会意识为什么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六,要做好小结。建议可以采用脉络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所学内容。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阐释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讲解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性。
第一层意思:结合对实例的分析,引出哲学价值概念,指出哲学价值概念的基本含义;以此为基础,指出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第二层意思:论述社会存在决定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
第三层意思:论述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为基础,能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并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说明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觉悟方面,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3)重点分析
要突出价值观第二个导向作用的讲解。一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很重要。二是因为价值观不等于人生价值观。三是因为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在后面几课都有论述,因此,要打好这一基础。
(4)难点分析
价值概念和价值观概念。
(5)教学建议
第一,关于价值概念的教学。
这是个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它有较为清楚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好教学程度。应该把书中的概念和观点与社会的热点以及学生的切实生活联系起来。第二,要特别注意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路。在哲学的教学中都要注意个别到一般的思路,而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更应该强调这个思路。第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书中所说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而后面又说到“客观事物”,这并不意味着“精神现象”是客观事物,而是表明一种精神现象的属性可以满足人的需要,它具有客观性,不是由人任意规定的。第四,要注意同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加以区别。
第二,关于价值观概念的教学。
价值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需要用较多的时间来处理。
第一,在理论上,要注意由价值概念引申出来。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但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呢?人们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判断,要作出判断就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就是价值观问题。第二,要尽可能通俗地讲解。通俗的一个办法,是从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进行概括。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举出个人的事例,谈谈他对某一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是怎样作出判断的。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准确讲解概念。第三,这里只是在最抽象的意义上讲述什么是价值观,而在列举事例分析时必然涉及所举事例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但某一价值观为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暂时可以不从理论上作分析。顺便指出,一定要举出错误价值观的例子,不应只举正确价值观的例子。否则会造成误解。
第三,关于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观点的教学
第一,要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指导。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应由社会存在的状况来说明。当然,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怎样由社会存在来决定,那是需要具体分析的。第二,在理论上要注意“价值观的产生”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两个层次,而这两个层次又密不可分的。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就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第三,要突出讲解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的观点。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个观点。如果知识理解到这个程度,许多现象是难以解释的,因此,教师要告知学生,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的状况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第四,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第二个表现的教学。
要分析价值观所起的作用为什么叫导向作用。这需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讲起,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之下的活动,既有具体的指导思想,又有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从具体的指导思想中概括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即要看出是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指导人们的行动。人们进行活动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价值的是人们是不会去干的。从认识活动来说,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事物,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人们去认识这些事物,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本节论述的中心,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一节分析了什么叫正确的价值观,那是最一般意义的论断。从我国实际出发来把握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第二节,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又转入对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论述,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一)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1)教材结构: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分析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第一层意思指出,我国目前出现的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并指出原因。 第二层意思指出,在多种价值观存在的情况下,要坚持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即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第三层意思指出,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形成的基础。
第四层意思论述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能够说明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方面: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进一步提高比较能力。
通过讲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一步通过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能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主要意义的认识。
(3)重难点分析:
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重点要阐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4)教学建议: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宜粗不宜细。讲解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价值取向应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最好不要离开课本作扩展。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边议的方法。
在讲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从实例中对教材中所列的三点内容一一作简要解释。另外,在关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形成,教材在理论上没有多说,教学中可以适当展开。要注意紧紧把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来论述。
在具体说明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怎样评价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围绕两点来说明,第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第二,二者常常发生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毕竟是有区别的,二者未必都可以兼得。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在二者发生冲突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1)教材分析:
本框题的根本内容是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一层意思:结合事实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抹煞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观点和行动是极其有害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并不奇怪。但是,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则是错误的。
第二层意思: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要求教师从三个方面来讲述。首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关键是要把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目的与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结合起来来讲述。其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来看。再次,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矛盾来看。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主义中发生矛盾需要按照集体主义的原则去处理。实际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所以,解决矛盾就是调节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由诸多的原因而引起的矛盾也是复杂的。这就需要集体主义原则来调整。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列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事例,应用一定的道理说明发挥集体主义调节作用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从现象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似乎与坚持集体主义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恰恰决定了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恰恰需要坚持集体主义。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集体主义思想觉悟。主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利益主体要不要坚持集体主义。
(3)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世界级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这个观点既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因为它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实践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更是理论上的一个新问题。
(4)教学建议:
首先在涉及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可以从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入手,如一些企业私自降价带来的市场的混乱,可以鼓励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切入主题。其次,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讲好“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是为什么要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什么”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
在讲解理论方面要注意说清楚以下几点:第一,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除了其他必要的条件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在全社会保持一定的经济秩序。由于某些原因而带来的经济秩序的混乱,肯定会妨碍经济的发展。第二,经济秩序是否稳定,与各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关系极大。利益主体无限制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置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经济秩序会陷入混乱。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健康而有序的经济秩序,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应该比以往的任何经济的运行更为有序。第四,健康而有序的经济秩序,要靠多种因素来建立,来维持。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1)教材分析:
对“坚持”一词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为什么要坚持”,一是“怎样坚持”。本课的根本内容是“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涉及“为什么”。
第一层意思:以实例引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并指出它的总要求就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第二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一个要求,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二个要求,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四层意思:论述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的第三个要求,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够列举事例,并运用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道理,说明坚持集体主义应做到的三个要求。
能力方面: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坚持集体主义的三个要求,都是在对比中论述的。什么叫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什么叫错误地对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小团体主义;什么叫集体主义,什么叫个人主义。对这些,既需要从理论方面作出鉴别,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予以区分。
觉悟方面:通过理论地讲述和实际事例的分析,学生确能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提高集体主义觉悟,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从内心有新的体会。
(3)重点难点分析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这个问题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第一,从三个要求的关系来说,这个要求带有根本的性质。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既然如此,如果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人们当然不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不会尊重人,不会主动关心人,也不会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就是说第一个要求就会落空。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如果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小团体主义是反不掉的;这就是说第二个要求也会落空。可见,要真正做到前两个要求,最根本的是做到第三个要求。第二,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思想体系,颇有“理论色彩”,在理论方面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是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三,从思想教育的意义来看,抓住这个问题更能切近学生思想深处。由于许多复杂的因素,高中学生的头脑中受到了个人主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讲解,是非常现实的思想教育的需要。
说它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它不纯粹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思想深处的认识问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教师可以把理论分析得很透彻,学生也可表示同意,但不等于真正解决了思想问题,更不等于在实践中就能做到放弃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思想教育任务。
(4)教学建议:
① 关于“引子”的讲解:
要充分使用课本所提供的材料。这里是说中学生的事情,会使学生感到亲近,教育性也很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这个学生是“只身一人”在异域他乡。没有其他人的指点,是他自己意识到怎么没有中国国旗.;没有其他人“代劳”,是他自己主动急切地提出要求。没有别人的督促,是他自己坚持不懈、几经周折终于把事情圆满办成。这说明,这说明,这位中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是极其深厚的。
② 关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讲解:
讲解这个问题,当然要讲清道理,但主要是讲清怎样做的问题。讲清怎样做,关键是联系实际。一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否则对这个问题的讲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应作些调查,了解学生在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正当利益方面,有那些是做对了的,有那些是做的不够的,又有那些是做错了的。教学中要针对这些实际,多从正面进行鼓励,同时也提出存在的问题。二是要联系社会上的实例,尤其是当地的实例,以增强可信度。正面实例和反面实例都需要联系。
③ 关于“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的讲解
要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一是,对比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主要表现,它指个人的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小团体主义也叫本位主义,其特征是只顾眼前局部利益,不顾长远的全局利益。二是,对比两种价值观念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顾全大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小团体主义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方面,其危害都是很大的。
④ 关于“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讲解
这是需要着力讲解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首先,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清两种价值观的实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二是要求获得个人利益的途径和手段应该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应该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根本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的私利出发。
其次,运用有关原理进行更深入地分析,进一步了解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实质。个人主义这种价值体系,无论是表现在人生目标选择上,还是表现在政治思想、经济理论方面,都不难看出它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至于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更为复杂些。一般说来,不把政治制度纳入社会存在的范畴,因为政治制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决定它的社会经济制度服务。社会意识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与政治制度共同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可见,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内部的关系,二者是相互适应的。因此,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来解释个人主义价值观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不确切的。可是,在教学中又不能也不必展开讲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妨这样去讲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服务;作为社会意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适应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是服务于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既直接适应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又适应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并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适应,进一步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再次,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指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可以按照教材所指出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但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关键是联系实际,在对事例地分析中讲明道理。对事例的选择,不仅要注意其典型性,还要注意其广度,既要又现实的,又要又历史的;既要有中国的,也要有资本主义国家的。
最后,根据课本上的论述,做好小结。

以上就是本人对第六课的单元备课的想法,其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第4个回答  2009-01-03
广泛的规范的规范的规范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