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期是什么意思

自2010年我国信用卡行业进入深化期以来 (深化期?)

第1个回答  2018-06-08

深化期:深化发展阶段

2010年至今,为中国信用卡行业的业务深化发展阶段,信用卡市场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信用卡业务规模扩张迅速,但是信用卡渗透率和信用卡使用率依然不高,近六成的授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金融科技的兴起,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消费金融、P2P平台等企业纷纷加入市场竞争,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展的压力与日俱增。

在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驱动增长、消费金融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作为银行消费信贷和消费支付的主要载体,信用卡业务如何助力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是银行业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七大趋势,以期对银行更好地经营信用卡业务有所裨益。

一、信用卡业务经营现状

1.信用卡处于行业变革前夕,市场整体暂趋饱和

自信用卡行业于进入业务深化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持续增加(如图1所示),至2014年达到峰值,人均信用卡持有量达0.34张。在随后的几年,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基本维持在0.3~0.34张。随着社会消费对GDP拉动及贡献逐步增强,2016年以来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有所增加,但仍未突破0.34张这个阈值。我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信用卡市场实际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是由于目前处于行业变革的前夕,市场整体暂趋饱和。


2.需求端:信用卡消费增速持续放缓,但仍维持高位增长

信用卡业务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信用卡消费增速持续放缓。如图2所示,2010~2016年,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额同比增速由80.99%下降至31.39%。剔除人口因素后,人均透支余额同比增速由2010年的79.87%下降至2016年的30.48%。2016年人均透支余额同比增速有所回升,表明2016年信用卡消费增速下滑主要受人口增速下降因素影响。尽管当前信用卡消费增速持续放缓,但仍高于社会消费平均增速。2016年期末社会消费同比增速10.4%,明显低于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额增速和人均透支余额增速,表明目前信用卡消费方式依然前卫。


3.供给端:信用卡发卡增速低位回升,农村地区信用卡市场潜力大

信用卡业务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信用卡发卡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我国信用卡在用发卡量达4.32亿张,同比增长-5.05%,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我国信用卡在用发卡量达4.65亿张,同比增长7.60%,发卡增速有所回升。据统计,2015和2016年,农村地区信用卡在用发卡量分别为1.36亿张和1.65亿张,虽然发卡增速有所下滑,但仍超过20%,凸显了我国农村地区信用卡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

4.信用卡授信增速低于透支增速,行业向“深耕细作”转型

信用卡业务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和卡均透支余额逐步提升。其中,卡均授信额度增速明显低于卡均透支余额增速,说明信用卡授信使用率在稳步提升,行业正向“深耕细作”转型(见表1)。


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七大趋势

1.高端市场仍需稳固,低端市场争相挖掘

有研究表明,目前高端持卡人的消费贡献度是普通客户的20倍以上,因此高端客户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展的必争之地。同时,低端潜力市场或成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新蓝海,例如,农村市场已经具备了信用卡发展的基础条件,若银行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农村市场一定的利率、额度等优惠,农村信用卡市场的巨大潜力将被进一步激活。尽管存在诸多风险,但大学生对信用卡消费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而且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中高收入者,是银行信用卡拓展的潜在优质客群。

2.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化,品牌效应更加明显

2012年,建设银行在业内首创手机快捷办卡模式,标志着银行信用卡营销渠道的进一步革新。随后的事实也证明,银行正从人工发卡模式逐步向网络营销模式转型。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已实现了信用卡网上申办,部分银行还为用户提供了专门的信用卡手机应用App。在经济新常态下,信用卡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成为信用卡营销的主流趋势。

在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品牌效应将是银行业务扩展的重点。部分零售业务开展较好的银行一直致力于信用卡品牌效应提升,它们的品牌策略有效提升了银行信用卡的社会影响力,对信用卡业务拓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营销理念转变,粗放式营销已过时

2003~2009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进入展业阶段。在该阶段,我国信用卡行业经历了日渐壮大的过程,也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助长了信用卡“以卡养卡”行为的滋生,许多信用卡成为了“睡眠卡”,不仅增加了银行的成本负担,还使客户承受了不必要的潜在损失。自2010年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信用卡发卡增速不断下滑,2011年发卡同比增速为24.3%,2016年则降至7.64%;人均持卡量在2013年以后稳定在0.3张左右。总体来看,信用卡粗放式营销已失去市场优势。

4.盈利模式转变,分期收入与商户回佣收入成主角

总体来看,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包括四类:利息收入、商户回佣收入、分期收入和其他收入(包括罚息收入、年费收入、提现费等)。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信用卡利息收入将逐渐被分期收入和商户回佣收入所取代。信用卡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分期业务和商户消费额的快速增长。对于分期业务,如果考虑资金实际占用因素,信用卡分期业务手续费的年化费率最高接近20%,约60倍于活期存款利率、13倍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4倍于房贷利率,足以媲美大型P2P平台的借款利率。

5.卡载体日渐式微,无卡支付趋势明显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年轻客户逐渐向线上转移,网点客户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虚拟信用卡顺势而为,直接面向年轻网络消费客群精准营销。虚拟信用卡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新消费金融创新的一次巨大革命,改变了传统信用卡的运营模式。未来,信用卡卡基支付市场将进一步萎缩,无卡支付的发展态势将更加迅猛,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将随之发生质的飞跃。

6.信息技术助推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能在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两方面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首先,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含客户基本资料、社交网络、交易行为、信用记录等大量信息。银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中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据此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其次,信息技术能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稳健经营提供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在信用卡客户风险评估、监测与预警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信息技术也能为客户资源开发节省成本。为扩展信用卡业务,银行通常需要在客户寻求、信息搜寻、资信调查、结构让利等方面耗费大量成本。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用卡业务,一方面可以与诸多社会单位对接,获取外部监管和企业评价等数据,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内部流程,强化部门间协同,加速内部数据共享融合,从而大幅降低信用卡客户资源开发成本。

7.“场景+金融”是未来竞争焦点

场景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正如目前所见,“场景+金融”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竞争的重点领域。通过“场景+金融”,银行可以避免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钩,从而快速响应及匹配交易对手。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使用金融消费将更多地体现在服务功能方面,而非产品职能方面。换句话说,金融消费将由以产品职能为中心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转变。这种内生式的驱动模式将引导银行经营理念、市场角色以及经营模式的根本改变。可以预见,信用卡业务乃至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C2B需求拉动模式将成为新常态,“场景+金融”仍将是信用卡市场竞争的焦点。

参考: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