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在哪里?

如题所述

        如果突然有人问你,文化是什么?我是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我该如何学习文化知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大多人脑子里都没有一个直观的答案,或许答案因人而异,或许是认识不同,答案又变的多样,这个看似有形又无形的东西,怎么来认识它,区分生活中各类讲法和认知。大家可以通过了解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文化相关词语,再看我提出【论点】对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具体讨论,欢迎大家发表各自意见!

    文化人
    文化人,对知识分子的总称。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具有学识、懂艺术、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人都称为“文化人”,它和“知识分子”是近似词。文化人主指文化艺术方面的从业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者;知识分子的概念更加宽广,它包括所有有知识、有思想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文化人”。“文化人”,还有另一含义:“文”、“化”、“人”。“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变化,转变”,也就是“变成”的意思;其二:是指“教化”,如“以文化人”的意思;“人”在这里是这样理解的,“文化人”对自己而言,就是将“文化”融入自己体内,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文化人”对他人而言,就是用“文化”引导他人,融入到“文化”中来。有文化有见识、没文化没见识;
    博学的人不一定有见识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中国人讲到学者的时候,普通是分为学、行、识的。对于历史学家,尤其是以这三点为批评的标准;一部历史也许写得极为渊博,可是完全没有见识,在批判历史上的人物的事迹时,作者也许没有一点独出心裁的见解或深刻的理解力。怎么算有见识?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的,政治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知识的追求应该是个人的事情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Anatole France)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的判断无疑地需要相当孩子气的,天真的自信力,可是这个自我便是一个人唯一可以依附的东西,一个研究者一旦放弃了个人判断的权利,便只好接受人生的一切胡说了。 ————部分转自《林语堂:什么叫有见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引自《林语堂文集》《人生不过如此》中“知识上的鉴赏力”一文。


【论点】我认为文化是一种载体

个人观点,因为文化研讨的范围太大,尽量用总结性的词来表述,所以我把文化、精神、载体、物质放在一起思考。认知如下;

前段时间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精神,我觉得精神就是力量,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文化是承载精神的,文化就是精神的载体,精神力无形,文化可追溯。精神力也影响着文化,让文化讲情感,让文化有思想,让文化育人。

国家强盛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均衡的发展,物质成为精神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质可以看作文化的载体,传承发展文化,均衡物质也是重视精神本身的平衡。


【论点】有文化、没文化并不能简单理解

如果一个作家能使他信服,那个作家便是对的,可是如果那个作家不能使他信服,那么,他自己是对的,而那个作家是错的。

前面引用文章讲到,当今社会有文化、没有文化都和见识有一定关系,那么有文化的人和没有文化的人就受限于自我判断、他人判断。自己认为自己有见识就就文化人自居,别人认为你有见识,称作有文化,换个地方另外一个人告诉你没见识,称作没文化的人。

以上关系不再列举大家也知道通过一般的社会普遍认知、单向的认可、物质的判定等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分辨不了有文化和没有文化人的不同。

所以我觉得需要提出一个可以双向平衡的观点,文化是精神载体的理论,以及加入了物质承载文化与精神。这样的观点就可以理解为通过主流的可见物质范畴和不可见的精神范畴平衡我们对于文化人认识。


【结论】 文化人是需要通过内在和外在平衡判断的。

有文化的人(我的观点比较认同“以文化人”这个概念)

拥有强大的精神力(自我驱动)和自我内心的判断能力(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的人,并且必须不受任何胡说所威吓,够创造出增强他人精神力(创造)的“产品”改变他人现状(创新),促进学习和认知。

简单来说,在我观点里称作有文化的人:一个会反思、有见解的正能量人,一个不断创造“产品”并造福他人的人,一个创新生活,助人为乐的人,一个有见识、鉴赏的人、一个识才、育才的人!

反之:一个不懂思考、负能量、从不考虑创新创造、不帮助别人、见识短浅、不懂得与人和平相处的人就离没有文化人称号不远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