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等同于对于世事毫无争取,一点上进心也没有了?
道家还主张“率性”,天命之谓性,请问什么是上天就赐予我们的“天命呢”?
率性和纵欲有何区别?
天命的性是本善还是本恶?
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事情,首先要去做,至于结果对自己有没有利,或者说有多少利,先不要放在心上。只要按部就班去做,认真对待,即使你不在意结果,但是你会发现往往结果会出奇的好。这里讲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格局,不要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

出处:语句出自《老子》。


拓展资料: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7
有人说得,中国的道家文化更像儒家文化,为什么呢?其实这是针对于有些思想来说的,有些思想虽为道家人所提出,但其思想风格更“儒家化”,说的实在一点吧,就是更高尚、清心寡欲,更“隐”!而此句便是一个典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那不与世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此乃叫尔戒“欲”也!莫笑,这世间,名也是“欲”,利也是“欲”,一切行为皆为一个想法。
多话了,继续说“争”,但也可以说成,不是“不争”,而是
不是现在在你和对手实力不相上下的时候“争”,待到你静心“修得大业归来”,名、利那两条船何不为你所驱?!还需要去“争”吗?
第2个回答  2009-02-27
不争实际上是针对于争而言的。
如果你的行动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在争夺天下,为了争夺天下而做每一件事,那你如何能真正争夺到天下呢?
你的对手会为你的每一步做好陷阱。而且你的行动也就好掌握了。
所谓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你仍然有夺得天下的雄心,但是你的行动上,口号上众人都可以接受的事实,或者真理,于是你兼带着连天下也夺到了。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可以参考下历代造反者,和历代革命者。莫不是举起一面无法被击倒的大旗,即使梁山聚义也要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号。这就是不争。不争只是表象,或口号,这个口号是无法被击倒的。而行动则不受此限制。
道家主张 的 率性,其实相对较多的是儒家和佛家的 禁欲和自陷。儒家是道家的主要打击对象。后世佛家倒是很多被道家渗透又出现了禅宗,这种中西结合的流派所以并非是主要对象。
道家兴起时,儒家也正在兴起。所以你看《庄子》,很多都是针对孔子的。儒家的思想中人是要守纲常,遵王法。而道家则遵天道。一种是社会的,一种是自然与世界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死了。儒家所尊崇的是按照周朝和传统的礼仪下葬,有繁复的礼节,人要守孝,不能吃肉,守戒等等礼法下来。而道家说不定还会跑来敲锣打鼓的又叫又笑,庆祝死者终于天人合一了。死去的只是皮囊,而灵魂应该已经不会再受病痛折磨了。干嘛部庆祝下?
所谓上天的天命就比较复杂了。这实际上等同于在问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光能跑每秒30万公里。天命或曰道,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如果能描述清楚,那也就不叫道了。你可以把天命或道换个字也不是不行,比如世界的规则。
所谓率性与纵欲仍然是有点区别的,比如率性,首先你要了解的是性。你理解了性,才能率的起来。而纵欲基本上只是自己的欲念。甚至只是为了那个时间点的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度和能够接受的极限。所以纵欲有害,而率性则无妨。换个例子也行。
你饿了,率性的人知道自己能吃8个包子,消化掉7个。于是吃了7个。
纵欲的人只知道自己饿了,也不知道自己吃的到底能消化几个,于是啃了10个,后面自己就趴下了,说不定还要得病。
儒家的人可能知道自己能吃几个,能消化几个,但是祖宗的书上说一顿不可超过3个,于是即使还是饿,仍然只吃3个。
天命是无所谓善与恶的。天命只是规律。善恶都是人的观念而已。我所谓善的很有可能你以为恶。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本性包含的就很多了。从生物学角度讲,人是社会型的动物。也就是生来就有社会观念,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猴子也是社会型动物 ,蚂蚁也是一样。
如此说来自私、奉献、集体观念都只是社会型动物的本性中的一种,那何来本性是自私的一说呢?本性远比自私的概念要大的多哦。
第3个回答  2009-02-07
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们理解都不正确,真正的意思是:只要自己不与人不争,则天下没有谁争得过自己。毫厘必争确把自己的后路都争没了,反而争不到。并非没有上进心,而是以柔克刚达到最大的争,争到最大的目标。
2,道家还主张“率性”是活泼天真无邪的意思,天真率性嘛。道德经里“大成熟若天真”,就是人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回归到孩童的天真率性,“率性”也就是回归本真的属性。
3道家的“天命”是指自然的属性,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掺杂任何人为因素的质,也就是“道”。什么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命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就是要我们遵守自然规律、效法自然法则才是正“道”,上天给我们的“天命”就是自然本真的属性。
4,率性和纵欲有何区别?看见美女帅哥,在婴儿眼里是一样的自然,不会产生任何性欲望;看见穷人和富人,在婴儿眼里是一样的自然,不会产生任何鄙视和卑微。率性是自然的本性,纵欲是人为的本性,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5,天命的性是本善还是本恶?看了上面几点,不用说,天命是没有善恶的,是本真的、自然的、无为的、不偏不倚的中性,好比太极零点;人为的非善即恶,善与恶也是人为界定出来的,都有人为因素存在着。
6,人的本性是不是自私的?现在就更好理解了,人的本性是不分善恶的自然本性,所谓自私与无私都是人为的、后天因素形成的。
7,补充:从我的答案来看,“率性”和“天命”好像我一回事,这里解释一下,“率性”是“人的自然本性”,“天命”是“自然本性”
第4个回答  2009-02-22
这里的“不争”,是指不要去“过分地”争取。老子崇尚自然,自然中本来就包含了“争”。看看《动物世界》就知道什么是自然之“争”了。但这种“争”,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趋吉避凶。如果违背规律去强求,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与之争”,这三个字体现了一种竞争的关系。也就是说,你争的东西,别人也在争。所以“争”的时候,要考虑“争”的效果,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挤破头。

“不争”不是绝对不争,而是争要有一个前提。首先是有没有“争”的必要。肚子饱了还跟人家抢已经馊了馒头,这就是唯恐病菌不从口入。其次是要看“争”的成本。赔上一条命,得回一屋黄金,根本不值。再次是要看“争”的效果。赔上一条命,黄金也没有得到,就更加鸡飞蛋打了。最后是要看“争”的环境。环境不对头,东西再好,也是要花费沉重的代价,不如不争。

“不争”是需要有曾经“争”过为底气的。也就是说,即使不争,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那就不必争了。如果不争就要败了,不争才怪。

“率性”本身是一种“争”。也就是保持自我。在一个交互性的社会里,要保持自我,不争是不行的。“天命”就是上天赋予的人的理智和情感。亦即人的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率性”是要把本来的人的最初的思维提炼出来。但这种“率性”也同时包含了后天的一种和谐。人本身是追求自身的需求和和谐的。也就是阴阳的平衡。

纵欲则忘记了自己对平衡的需求,一味关闭了自己的平衡本能。

天命的性是本善的。因为“善”与“恶”是立足于具体的人的,必须以具体的人为参照,“善恶”才具有意义。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不存在“善恶”的。

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而是欲望和欲望控制合一的。对于欲望的控制是先天存在的。例如小孩子喜欢吃零食,但肚子吃出问题后,当他知道肚子疼是因为吃零食的原因,他就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以为对于欲望的控制是后天强加的。这是一个理性化的误解。是被后天的某些经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越是学问高深的人,在这方面犯的错误越大。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私性。但每个人都有离开自私的理由。这是上天本来就赋予的“天命”,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