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的做法

如题所述

春季养肝的做法:
一、睡眠:“夜卧早起”。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在春季应“夜卧早起”。肝是藏血的器官,夜晚11时到凌晨3时是肝胆经时间,可养肝血,若能准时就寝,获得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这样才能保证日间神采奕奕,活力四射;否则肝血无法得到调养,肝火便容易上炎,口干舌燥、头晕、目睛干涩等不适症状便会产生。人睡觉时能够增加肝脏的血流量,给肝脏供养更多的血液、氧气以及营养,有利于肝脏细胞甚至是身体所有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便是在养肝。二、情志:“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春季气候变化快,尤其是北方,昼夜温差大,要多关注天气预防,及时增减衣物,防止虚邪贼风侵袭机体;另外,肝为刚脏,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怒则伤肝,发怒或者抑郁皆可导致肝之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诱发肝病加重。
特别提倡肝病患者保持心境平和,真气顺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免疫功能才会正常;这样疾病就不会发生了。三、饮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肝主生发。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因此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春季饮食讲究“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肝火上炎”可导致发怒、眼睛发红、牙痛或牙龈红肿、耳鸣、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这时候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多吃果蔬,如芹菜、苦瓜、野菜,茶类以绿茶、菊花茶、莲子心茶为佳,以清肝火。少食辛辣厚味。如果一个人经常有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状,则是“肝阴虚”,应多喝鱼汤、甲鱼汤,或海参熬汤,以滋补肝阴。切勿饮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火之品。出现面目萎黄、指甲色浅淡、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惊易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则是“肝血虚”的症状,在饮食上就要避免过于油腻,以免伤害肠胃之气,应少量多餐。可多进食桂圆、红枣、猪肝、羊肝、排骨汤、菠菜等食物。春季也是肝病容易复发的季节,所以调补脾胃非常重要。春季肝病患者宜食高维生素食物和新鲜水果,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但要注意不可过量。需要禁忌的食物包括:辛辣刺激食物、煎炸烧烤食物、粗糙食物、生冷食物、坚硬食物等。此类食品多性热,属阳,进入人体后易助热生湿,加重病情,故应忌食。另外,膏梁厚味或参芪等滋补之品大多辛温滋腻,用之不当,不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加重肝脏负担,而且能够助湿生热,生风动血,不仅可以加重原有肝病,甚至引起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四、劳作:“肝为罢极之本”。《黄帝内经》里“肝为罢极之本”这句话,就是说肝是主管疲劳的,或者说是耐受疲劳的。所以说疲劳会有损肝脏。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但应循序渐进,不要过量运动。没有时间运动的上班族,经常“伸伸懒腰”也可以使肝脏得到锻炼,通过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可以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另外,肝与胆相表里,胆经位于身体外侧,是十二经脉之一。每天敲打胆经,即双手握拳稍微用点力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肝脏的功能,还能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养肝有益。中医认为四时之中,春属木,因为春季万物生发,与木的生长相类似。“五脏”之中,肝亦属木,因肝喜调达,与木的特性也相类似,因此春季宜养肝。这个季节,生活中从以上四个方面多加注意,就能达到养肝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6

春季养肝的做法

——选择绿色疗法“艾灸”!

随着养生观念的加强,大众更加注重身体的保养。而艾灸作为从古至今被医者及百姓所认可的古方疗法,可就地取材,操作方便,而且操作成本低,是日常再好不过的养生方式。而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艾灸无疑是首选!

一、肝不好的表现:

1、晚上睡觉时容易惊醒

2、晚上睡觉时容易小腿抽筋

3、晚上睡觉容易磨牙

……

二、艾灸5穴位可养肝护肝

1、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对其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以此来补肝养肝。再者,肝主经络,经常艾灸可以改善肝血不足,四肢无力。

2、三阴交

对三阴交进行艾灸,可以引火下行。内脏容易气血不足,阳气外散,消化功能差,如果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调节脾胃,调肝补肾,还可安神帮助睡眠。

3、鱼际穴

属手太阴肺经,此穴为肺经荥穴,五行属性属火。“荥主身热”,故此穴具有清肺泻火,清宣肺气的作用。又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所以有循经远治的作用,可疏经通络。

4、神阙穴

位在腹部,脐中央。因其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固元气,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5、中封穴

中封穴是保养精血的要穴,可以抑制肝火过旺,也可以通小便。

艾灸一定要长期坚持,多多学习家庭实用的艾灸养生技术,护佑自己和家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