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懂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古早味”

如题所述

初秋。周末。
要品的茶叫“古早味”。
古早,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词,古早味的食物,古早味的店铺,古早味的房子……它更多地代表的是一种“怀旧的味道”,表达着对逝去的怀念。
对早年出口茶叶稍有了解的人一定会对这包装十分有亲切感,因为“古早味”的图案样式都是仿早年出口包装做的。茶友晓青给我们调出了几张早年出口茶叶的照片,对比之下不算以新仿旧,但古早的味道是有了。
观赏外观完毕,晓青开始“拆封”。不算好拆,晓青转了几圈,用力拔了几次才开了盖。但依旧不得“庐山真面目”——罐子里有层略有些厚的树脂膜隔断着我们的视线。拿刀,用力地在边缘转了一圈,罐子这才算是真正打开了。
铁罐里六十三泡纸包茶整齐排列,宣纸轻巧地把茶包成了个小小的方块,看得出是纯手工的包法,正面印着的传统的图案,弥漫着浓浓的复古气息。我们这才明白为何之前拆封如此“艰难”——这样的茶包需要更好的密闭性。
同时它还不能被粗鲁地丢放、拿取,薄薄的宣纸需要茶客们用更安静细腻的心态对待它。似乎有些“麻烦”,不过这也不正是品茶所需要的状态和目的吗?
茶席终于开始。
新茶定位口粮,所以我们就用最“口粮”的方法品。水是办公室饮水机里的水,茶具是日常用的普通茶具。一只盖碗,一只透明玻璃公道杯,四只杯子,茶夹、茶洗,一个简单随意的茶席就成了。
烧水,泡茶。顺序是大红袍、老枞水仙,味道最重的肉桂压轴。
从第二道开喝。晓青把茶倒入公道杯中,让我们看汤色。在下午三点的天光下,可见茶汤清亮,颜色略微偏红。嘬完几口,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老茶客们说,“口感协调性不错,口腔没有杂味。”“回甘不错,汤色也漂亮。”
新茶客和小白品不出门门道道,只觉得口腔有香,喝起来舒服。
几泡后,换茶,上水仙。比起大红袍,水仙汤色更深些,近乎红得发亮。
“汤水柔且滑。”“是正统的水仙味,老茶客一喝就知道是水仙。”“杯底很香,有点兰花香的感觉了。”
最后一泡,是味道最为霸道的肉桂。一喝,老茶客晓青脱口而出:“焙火很足啊,火工掌握得很好。”
它的茶汤是三款中颜色最深的。晓青知道我在学习中,特地让我闻杯盖和杯底,只觉得茶香浓,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是桂皮香。就口感而言,有肉桂的辛辣感。”最后还是老茶客来补充。
小结
依靠味蕾的记忆总是更清晰。
大红袍、肉桂和老丛水仙,三款茶都是“古早味”武夷岩茶的典型茶品。细致讲来,三款茶的品感如下:
大红袍,口感协调性为三款中最好的。汤色橙红透亮,滋味稠厚顺滑,熟果香清晰,茶汤表现平稳,耐泡度佳,七泡后汤色变化明显,由橙红转为橙黄,茶味淡。
武夷肉桂,焙火为三款中最高的。汤色红浓透亮,桂皮味显,香气更内敛,细嗅为熟果香,茶汤表现尚平稳,耐泡度尚好,五泡后汤色转为橙红,七泡后为橙黄,茶味淡。
老枞水仙,口感醇和是它的最突出特点。汤色橙红明亮,茶汤入口,老枞水仙特有的醇和甜润滋味充盈口腔,粽叶味显,荼汤甘润持久,七泡后茶味淡,仍清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