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建议删除朱自清《背影》,原因是父亲翻月台违反交通规则吗?

如题所述

除了小学生,鲜少有人不知这句话的梗在哪里。现在因着网民的调侃语气和大众化的传播,想必小学生中好为人父的也知道其意思了。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回忆性散文《背影》,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几十年来,《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无数父母在辅导自己孩子找出并赏析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时都会一边无奈,一边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自己学这篇课文时的抓耳挠腮和感动,想起自己的父亲。然而,曾有一位大学教授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建议删除《背影》,因为文中的父亲违反了交规。

两个教授的对台戏

2010年,《语文建设》第6期刊载了孙绍振教授的《<背影>的美学问题》,它以一个背景故事引入的——2003年,武汉一家晚报报道,一所中学里,中学生不喜欢《背影》,因为文中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这所中学的教科书便将《背影》开除了。十之八九的家长愤怒后,编者表示《背影》会重回下册。

孙教授为编者没有正面回答“违反交规和不潇洒”的质疑而感到愤愤不平,便从情与理的角度开始一一为《背影》辩护。这篇文文章不知怎的就惹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启阵教授,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表示他认为朱自清父亲违反交规的行为是违法的。

为了与孙教授唱对台戏,他打比方说朱自清父亲完全可以绕远道、上下台阶去买橘子,然后累得心脏病发作。此外,丁启阵还语带讽刺地批判了孙教授举的例子,批判了背景中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说孙教授有“以丑为美”的倾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

凡此种种,便不一一列举了。只能说此事一出,诸多网友纷纷对丁教授展开口诛笔伐,还有人称其文“理由牵强,为杠而杠,借贬低经典作品自我炒作”。

此后,丁教授表示:他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中,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买橘子是不理性、不实用主义的,其散文中有些观念不够健康。文风孱弱病态,近乎无病呻吟,还表示有些网友有些神经衰弱。

对于朱自清的《背影》该不该删,各方面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表示违反交通规则不会影响他们,也没有哪个学生在读了《背影》后模仿其行径被撞到。家长表示他希望孩子们能从《背影》中得到自己曾有过的感动,只关注“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太狭隘。老师则认为,初中的亲情和感恩教育都很重要,《背影》的文学教育和情感教育意义贴合了这一情况,而且他的学生反应很好。

吉林省文联主席张笑天则对丁启阵的观点不敢苟同,认为他有些偏激。《背影》的文笔和故事都值得肯定,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也大可不必走极端。

神经衰弱or神经敏感

事情的始末大抵如此。对于此事,笔者无端想起鲁迅先生《小杂感》中的一句话:“一看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力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此言旨在讽刺当时国人麻痹不堪的神经。

丁教授讽刺有些网友神经衰弱,激怒了网友,被誉为“最恶毒的诅咒”。网友认为,丁教授许是受《鲁迅》先生教诲,矫枉过正,以至于有些神经敏感,对《背影》的想象也过于跃进了。

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因此不与杠精论短长是种可贵的生存技能。此事自有公断,笔者只从最初的那两个理由开始讲起。因为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规,影响不好,中学生不喜欢,那所中学也担心学生不学好,便将《背影》从教科书中开除了。

一、任何事情抛开所发生的时代来评论都是耍流氓。一位教授表示,当年南京浦口火车站火车很少,人们都是爬来爬去,做此事的并不只是朱自清父亲一人,不能上纲上线逮着他使劲批判。

二、中学生不喜欢违反交规的朱自清父亲,恰恰体现了《背影》的教育意义。而今幼儿园便会教育“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是深深刻在每个人心中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着自己的基本判断力,即使模仿,也不会模仿他们“不喜欢”的朱自清父亲。

三、《背影》出现在课文中,直接面对的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试问教师是做什么的,那个中学让老师在课堂上多提点一下,让学生们不要学习朱自清父亲的违反交规行为就那么难吗?非要矫枉过正地将其完全排除。

对于丑陋的阉割

那所学校的中学生还不喜欢朱自清父亲“不潇洒的形象”。的确,原文是这样的:“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形象确实不够雅观。可朱自清却被其不够美的背影触动,流下了眼泪。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确实不为光正,可正因为真实,才能让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父母有时稍显笨拙,却蕴含着满满的爱的举动。

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有很多人会产生对父母权威的反抗意识,因此这段时间的亲情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当代中学生的父母大多并不老迈,甚至很多父母会西装革履或者画着精致的妆容参加家长会。父母也会下意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会轻易言累。

可《背影》中朱自清父亲不够潇洒的形象有时却能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父母的辛劳,想到身为社畜的他们偶尔满脸疲惫地抽烟或者痛苦地踢掉高跟鞋揉脚腕的丑陋形象。这种不够伟光正的联想有时候却恰恰能作为亲子关系的一种润滑油,缓和一些家庭中剑拔弩张的气氛。

若不够美就要被删掉,那样想必四大名著也不符合教科书的标准。《红楼梦》有像“母蝗虫”的刘姥姥,《西游记》有千奇百怪的妖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动辄喊打喊杀,不能时时保持伟光正。

总之,或许那所中学的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不能代表大众,大众也不愿意被代表。笔者亦并不赞同课本删除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父亲或许违反了交规,可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人们对文学创作也不该那么敏感,须知只有伟光正是一种阉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是的,因为这些教授们害怕孩子向他学习,然后做出一些违法交通规则的事情,不利于孩子发展。
第2个回答  2021-01-09
是的,这个教授认为这样的形象很不好,会给其他读者造成误导,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揪住这些不放。
第3个回答  2021-01-09
确实是这样的,但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些缺点,不能因为这些缺点就否定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