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一定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患糖尿病后,血糖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有两个要求,一是控制好血糖,二是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把血糖控制好,另一个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血糖越高,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然而,血糖越高,各种并发症就越可能发生。同时,对血糖控制水平的要求要考虑到病人的年龄和并发症,所以不要求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一般只要求正常的高水平即可。一般空腹要求4.0~7.8mmol/L,餐后2小时6.0~10mmol/L,任何随机血糖低于10.0mmol/L。

对于空腹7.0-8.0mmol/L的老年患者,餐后血糖在10.0mmol/L左右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风险比高血糖的风险更严重。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控制的目标其实是个人的。那么,为什么要以控制血糖为目标呢?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我们的糖尿病身体的血糖得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让身体在各种环境下处于稳定状态。

当血糖过高会让身体每个细胞和肌肉处于高糖状态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基本轮廓是在空腹时小于6.2倾向为L,餐后两小时小于7.8莫L/L。这个数值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值,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在高值。一般来说,如果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血糖控制得不错。我们应该继续服药,坚持低血糖饮食。如果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应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4
引言:血糖不一定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因为之间的数值变化是有一定的浮动空间的,而且自身的血糖不一定是越低越好,应该出现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出现小的波动是可以的。
第2个回答  2022-01-04
是的。如果没有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甚至可能会出现糖尿病,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危害和伤害。
第3个回答  2022-01-04
是的,这样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才能够保证心脏的健康,才能够保证心脑血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