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国考报名不到两个月,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备考建议?

考公”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8月21日,“原来我的专业考不了公务员”与“2023年国考过审人数达近260万人”引网友热议。

作为过来人,我想给需要备考的同学们寄点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第一、关于如何复习的问题。

现在距离考试只有两个周的时间,给大家几个小小的建议如下:

1,不要纠结个别的难题偏题,这时候应该看些主流的题目,重要的题目,关键的题目,常考的题目,个别不长考试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会有的放矢。

2,多做套题,形成正确的生物钟。

临近考试,我们一定要做套题,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去进行套题的刷题,保持一个好的节奏,上午刷行测,下午刷申论,晚上核对一下答案,刷2天题目整理1天,回顾基本的知识点,这样效果更佳。

3,一定要多刷真题,

多刷国 考和联考的真题。真题考察的知识点具有延续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刷真题,把真题刷透彻,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是见到老熟人的感觉,助力我们上岸。最后,心态每天必须要调整好。

第二,关于先做哪个模块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先做哪个模块好,这个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目前为止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

考试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感觉哪个模块最熟悉,哪个模块自己最强,考试的时候可以先做那个模块,这样效率高,提升考试的自信心,助力考试成功。

方案二:

如果考试感觉没有特殊的优势模块,这时候建议大家先做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的特点是做完之后根本不知道对错,不会影响自己的考试信心,并且可以通过言语的切入,让自己尽快的进入到考试做题的状态当中去,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不管怎么样,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选择合适的放弃策略,熟悉真题,多做套题,这样才是成功上岸的法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4
题型无非就那些,主要是学会知识迁移和熟练应用!不要因为几百比一的报比率而丧气,其实真正的竞争对手也就那么几个,50%都是去试水的,10%不去考的,30%备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所以只要你踏踏实实的把基础打好,掌握好做题技巧,做题正却率和速度上来,就稳了!
给大家分享极限备考过来人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此刻迷茫的你!
一、国考/省考科目:
《行测》:这科是用心学了就可以学好的一科,在学完系统课之后刷题正确率还是很低,可以换个讲的好老师去换个解题思路。一张行测卷,想考70以上就要把言语x40题、判断x40题、资料x20题学好,也就是这三大块正确率达到85%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像文科差也就是申论学不好的想要行测更高的分数,要把数量认真学一学,常识考的太广,不用刻意花一段时间学,学了不一定考的到,但是不学也不行,后面可以看计划。
《申论》:小宝一轮基础听李梦圆的课就行,剩下的就是积累。很多人备考申论的通病,每次刷到好词好句先收藏,就是收藏夹里吃灰也不去动手写,只积累不写,就用不到写作中,想要得高分,就动手写,尤其是文章写作!
日常积累素材的时候分别抄几种事论小题每天2道,大作文每周写两个框架!这样下来缇升就在潜移默化中....
零基础/小白熟知备考点:
申论小题及公文写作>资料分析>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判断推理>大作文写作>数量关系>常识
二、 备考所用资料
行测:粉笔行测教材,粉笔980,历年真题集。
申论:粉笔申论的规矩,粉笔李梦圆的申论课,秦论特训课(解题技巧课),历年真题集
三、一些备考技巧
1、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来,不要在乎别人的进度,基础阶段要以知识点为主,梳理好思维导图,了解各个模块常考知识点、题型和公式。
2、资料、言语和判断是重点模块,建议正确率都达到80%之后再去学数量和常识,资料速算公式要熟记;言语要注重关键词和关键句;判断掌握好出题规律。
3、常识利用碎片时间背背知识点,数量经典的牛吃草、和差倍比、溶液、行程等基础题型必须掌握,考到的概率很大。
4、行测技巧为王,基础学完之后跟着袁鸿妙计战学技巧,掌握解题技巧后再去做题,速度会提升很多,做题也更轻松。
5、申论一定要注重小题,70%的答案都来自于材料,要学会抄,答题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简练,分点答题。
6、大作文平时背几个模板,多练多运用,写的时候首尾可以加一些积累的素材,中间分论点可以写在每段开头会更清晰。
7、有实力肯定可以考上,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国考,省考,事业编,文职,三支一扶等等。一年有很多次机会,应届生更是有更多的机会和岗位选择,趁着年轻,无论你是否应届,都应该努力拼搏。
第2个回答  2023-09-04
一、学会报岗学会报岗很重要,报好岗位,就成功了一半。俗话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在报名前一定不要盲目自信,多观察几天。列几个心怡的备选岗位,在报名截止前其中一个相对人少的岗。据笔者观察、总结,一个岗位报名人数每达200人,都可能会出现一名行测80分以上的高手。要想成功上岸,提高自身实力固然重要,避开激烈的竞争也是极为关键的!二、 做时间表只剩两三个月,如果真心想冲刺,可以请个大长假全天候备考,自由安排作息时间,心无旁骛地复习。当年备考时,一周七天,我有六天的作息是一致的:9: 00 起床9:30-12:30 学习12:30-14:00 午饭、午休14:00-18:00 学习18:00-19:00 晚饭、修整19:00-22:00 学习22 : 00-24: 00 娱乐、睡觉每天累计学习10小时,严格执行时间表。周末会有一天出门与朋友约饭、娱乐。故笔者当年三个月大概累计学习720小时左右。这里的学习时间基本都是有效学习时间,学习时笔者可以保证几乎不看手机,或者每小时看一次手机。复习时间不在长,而在专注。三、备考流程得行测者得公考。笔者的行测备考流程是:系统听课——>分模块刷题——>套卷刷题。1. 系统听课行测的核心要义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多的题。而实际上行测的各类题型,几乎都有固定的解题方法套路,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听课,学习快速解决各模块题型的高效方法。每听完一节课的课程后,要记得及时通过练习来巩固,同时检验下学习效果。2.分模块刷题每学完一整个模块,综合练一下整个模块的题。从这里开始,做题要养成计时的习惯,先按每题1分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每部分题做完的时间记录起来。对于做错的,或者是不确定、不大懂的题,做好标记,对完答案以后,用app搜题,并加入收藏,做好错题集。3.套卷刷题学习完所有模块,刷完各模块的题,接下来,就要进入套卷刷题环节。套卷主要有两类。一是真题套卷,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包括近五年所在省份的省考卷、市考卷、国考卷,以及其他省份的省考卷。本省省考卷是价值最大的,而国考题的质量最高,也有风向标的作用,都值得一做。另一类是模考题。有些APP的线上模考质量也不错,可以定时参加,也能体验考试氛围。做套题时记住要严格卡时间,时间到了之后立刻停笔对答案。为了模拟真实考试场景,可以将套卷打印出来,在开始做题时计时,每答完一个模块,就把所花时间记录在旁边。这样就能精准地统计各个模块所用时间,以便于后续进行答题战术调整。四、模考演练很多App每周都会有模拟考试,在固定的时间开考,到时间会自动交卷。每期往往都有十数万人参与,考试氛围感拉满。每周参加模考,一方面能锻炼自己在倒计时压力下的做题心态,另一方面也能对比自己和大神们的差距。笔者第一次参加模考时,毫无时间观念,也没有做题顺序,只是从前往后做,最后有8题资料没做完,考了61。后来还有两期,甚至只得了52、54的成绩。
第3个回答  2023-09-04
端正心态,其实考公没有那么难,题型无非就那些,主要是学会知识迁移和熟练应用!不要因为几百比一的报比率而丧气,其实真正的竞争对手也就那么几个,50%都是去试水的,10%不去考的,30%备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所以只要你踏踏实实的把基础打好,掌握好做题技巧,做题正确率和速度上来,就稳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极限备考过来人的经验,希望能帮到此刻迷茫的你!
一、国考/省考科目:
《行测》:这科是用心学了就可以学好的一科,在学完系统课之后刷题正确率还是很低,可以换个讲的好老师去换个解题思路。一张行测卷,想考70以上就要把言语x40题、判断x40题、资料x20题学好,也就是这三大块正确率达到85%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像文科差也就是申论学不好的想要行测更高的分数,要把数量认真学一学,常识考的太广,不用刻意花一段时间学,学了不一定考的到,但是不学也不行,后面可以看计划。
《申论》:小宝一轮基础听李梦圆的课就行,剩下的就是积累。很多人备考申论的通病,每次刷到好词好句先收藏,就是收藏夹里吃灰也不去动手写,只积累不写,就用不到写作中,想要得高分,就动手写,尤其是文章写作!
日常积累素材的时候分别抄几种事论小题每天2道,大作文每周写两个框架!这样下来缇升就在潜移默化中....
零基础/小白熟知备考点:
申论小题及公文写作>资料分析>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判断推理>大作文写作>数量关系>常识
二、 备考所用资料
行测:粉笔行测教材,粉笔980,历年真题集。
申论:粉笔申论的规矩,粉笔李梦圆的申论课,秦论特训课(解题技巧课),历年真题集
三、一些备考技巧
1、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来,不要在乎别人的进度,基础阶段要以知识点为主,梳理好思维导图,了解各个模块常考知识点、题型和公式。
2、资料、言语和判断是重点模块,建议正确率都达到80%之后再去学数量和常识,资料速算公式要熟记;言语要注重关键词和关键句;判断掌握好出题规律。
3、常识利用碎片时间背背知识点,数量经典的牛吃草、和差倍比、溶液、行程等基础题型必须掌握,考到的概率很大。
4、行测技巧为王,基础学完之后跟着袁鸿妙计战学技巧,掌握解题技巧后再去做题,速度会提升很多,做题也更轻松。5、申论一定要注重小题,70%的答案都来自于材料,要学会抄,答题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简练,分点答题。
6、大作文平时背几个模板,多练多运用,写的时候首尾可以加一些积累的素材,中间分论点可以写在每段开头会更清晰。
7、有实力肯定可以考上,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国考,省考,事业编,文职,三支一扶等等。一年有很多次机会,应届生更是有更多的机会和岗位选择,趁着年轻,无论你是否应届,都应该努力拼搏。
关于选岗
小白尽量避开热门岗、三不限、萝卜坑,竞争压力大,上岸难度高。
偏远乡镇工资低、调岗难、还有服务年限,能不选就不选,特别是女生!
截止前3天再报名,能观望报考人数避开竞争压力过大的岗位(不要在最后一天报名,有可能会因为填报资料有误导致退回,那样时间就很紧张了)。
第4个回答  2023-09-04
作为过来人,我有以下几个备考建议,以帮助你在国考报名的两个月时间里做好准备:

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将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科目和技能。了解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题型,确定每天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所有科目都得到充分的复习和准备。

2. **系统地复习考试大纲**:
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了解每个科目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将大纲内容划分为小块,逐步复习。重点抓好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注重社会实践和案例分析的学习。

3. **做足题目练习**:
刷题是备考的关键。通过做模拟题、历年真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题型和规律。重点关注常考的知识点和难点,加强对解题技巧的练习。注意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做题练习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增强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

4. **多方面查阅资料**:
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浏览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专家观点,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5. **参加培训班或辅导课程**:
如果感觉自学有困难,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备考培训班或辅导课程。这些课程通常能提供一对一或小组指导,能够系统地讲解考试内容、解析题目,并提供答题技巧和实践经验。

6.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备考期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考试压力。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

7. **注意心理调适**:
在备考过程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放松和休息,找到舒缓压力的方式,如听音乐、阅读等。与他人交流,寻求支持和鼓励。

总之,备考国考需要系统的复习计划、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调适。通过合理的备考安排、精确的复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你能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好的备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