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的歌谣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数九歌分为以下几种:

1、北京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2、山西大同版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押门叫狗。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八九河开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四川版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
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4、河南版

一九二九,不能伸手;

三九四九,冰冰上走;

五九六九,抬头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九尽花不开,果子摆满街。

5、湖北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大甩手;
七九八九抬头看柳;
九九杨落地;
十九杏花开;

6、湖南版

一九二九,怀胸抱手;
三九二十七,檐前雨不滴;
四九三十六,茅草吊蜡烛;
五九四十五,咬牙像打鼓;
六九五十四,风吹如炸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娃儿玩泥捏;
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斗笠。

拓展资料

1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2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3 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中国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因为中国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各地气候冷暖变化不一样,所以各地的“九九歌”的内容也不一样。

4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5 明代出现了 “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