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选择了严寒之地,而没有选择南方?

如题所述

年轻人特别是女人最好不要去南方,因为到了南方,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特别容易跌入欲望的深渊之中,不能自拔。

老年人最好不要去东北,因为东北那嘎达太冷了,虽然屋内有暖气,但不能总呆在屋里啊,一出来溜达,一冷一热极容易得脑血栓。

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之所以往北方去,不往南边去,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南方土地稀少。山东往南是江苏,再往南是浙江,再往南是福建。江苏的耕地较多,土地肥沃,但江苏人口稠密,该分的土地分完了,该开垦的荒地开垦完了,根本没有多余土地留给山东老乡。而浙江和福建一带多山,耕地本来就极为稀少,更不可能有多余土地。

二是南方多战乱。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太平天国占领了南方大部区域,最后还打下了南京,清政府在扬州一带建了个江北大营,与太平天国隔江对峙,山东老乡估计一到江苏,就被抓了壮丁了。

三是南方语言不通。苏北方言倒是好懂,大体和山东话差不多,但再往南,到了淮安、扬州一带,连听带猜估计还能听懂个八九不离十,但到了苏州、常州,那就是鸡同鸭讲,和听外语没有区别。

四是东北交通方便。山东往东北去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从胶东半岛坐船出发到大连,最多两天就到了,还能欣赏到大连金石滩;另一条是旱路,推着独轮车,领着老婆孩子就一直往北走,大约需要一个月。

五是东北土地肥沃。清朝入关之后,二十万的满族人都迁到了关内,关外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鸡鸣,只有野兽成群出没,那时的东北就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东北虎是统治者。

当时,清朝实行的是禁封政策,啥是禁封政策?就是汉族人禁止到关外开荒种地,汉族人禁止到关外打猎,违者要砍头的。

满清为何制定这项政策呢?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哪天在汉人的地盘混不下去了,就逃回东北老家,继续放羊牧马。

可是到了后来,出问题了,战斗民族沙俄眼见南边大片肥沃土地无人认领,以为满族人不要了,于是就进入了东北,在东北盖起了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娃,赖着不走了。

清朝一看,这哪成啊,留下的老本眼看要被沙俄吞了,于是就出动军队把沙俄赶了出去,还签了个《瑷珲条约》,此时的清政府认识到,光有家业没人守根本不成,于是逐渐放开了禁令,允许汉族人到东北开荒。

到了1897年,禁令完全解除,谁开的荒地就算谁的,此令一出,山东老乡齐齐出动,到处都有老乡的身影。1910年,关东总人口1800万人,1949年,关东总人口4000万人,这4000万人口中,山东人占了一半,其余为山西、河南等省份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当时南方离山东比较远,再加上南方人烟稀少比不上中原,所以才不选择南方。
第2个回答  2020-11-21
闯关东的时候南方人满为患,土地基本上都是有主的,而是严寒的北方有很多的荒地,所以山东人才去北方开荒种地。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因为南方没有他们可以耐以生存的土地,只有寒冷的北方才有,因此没有选择南方。
第4个回答  2020-11-21
因为山东近海,山东沿海地区的交通发达,东北的土地非常肥沃,为了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