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结构笔记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做总结性知识结构笔记,字数不少于3000字.

声现象
1.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

物体在某一个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振动。在物理学中,振动通常指周期性振动,即经过一定时间,物体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回到原来的位置。

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人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声波是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运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

发声物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的传播就是声波。

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图3是音叉振动形成声波的示意图。当音叉AB振动时,它不断地压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出现了疏密变化,并且将这种变化向周围传播,形成空气中的声波。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不同介质的性质不相同,传播声音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当它的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别。例如,空气在15℃时声速为340米/秒,在25℃时变为346米/秒。

4.声波在界面的反射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原来的介质。声波的反射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相似。声波在大面积障碍物上反射的结果产生回声。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有很广泛的用途。

5.听不见发声体所发声音的原因

人能够听到声音需要四个条件:一是有声波到达人耳,二是人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三是声响达到一定数量,四是声音的频率在某一范围内。这四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人就无法听到声音。分析人能否听到声音,应当从上述四个条件进行分析。

6.回声存在的条件

简单地说,只要存在障碍物就存在回声。在某些情况下,回声的现象不明显,但不能误认为没有回声。

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秒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如果障碍物与发声体的距离较近,原声与回声的间隔不到0.1秒,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人们不易察觉。
如果障碍物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强,也可以减弱回声,使人们不易察觉。

7.回声问题中的倍数关系

利用回声测定障碍物的间隔时,

或者说声波从发声体到障碍物所用时间为测得时间间隔的一半。

8.音调与响度是两个概念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变化。响度与音调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真空中光速是3×108m/s,其他介质中的光速都小于真空中光速。

(l)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例证

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和不透明障碍物后影子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3)光速与介质有关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或c=3×105k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地等于真空中的速

(4)光线

研究光的传播时,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向不同方向反射。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成平行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由此决定了反射光线的位置。

必须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情况不同对光的反射不同,但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于每一条反射线与入射线之间的关系,同样遵守反射定律。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
三、平面镜

(l)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一个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

(2)平面镜的应用

①形成清晰的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球面镜

平行主轴的入射光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到焦点,根据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方法:
1。触摸法(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时凸透镜)
2。聚焦法(射入平行光,汇聚的是凸透镜,发散的是凹透镜)
3。用眼看(把透镜放到字下,看照后的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v 应用实例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2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平行光源:探照灯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3)凸透镜成像还满足1/v+1/u=1/f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凹透镜成像光路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v<2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此时物体与像的距离是最小的,既4倍焦距。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v>2f
u=f 不成像,因为v=无限大(平行,所以无限大)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v同侧

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线通过凹球面透镜发生偏折后,光线发散,成为发散光线,不可能形成实性焦点,沿着散开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投射光线的同一侧交于F点,形成的是一虚焦点。
对薄的凹透镜,成像公式、横向放大率公式和符号法则均与凸透镜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8
笔记我就不给你做了,给你提几个建议:
1、先把课本过一遍,基础知识一定要非常熟悉;
2、把各章知识联系起来,再加上平时接触到的二级结论,形成网格。
3、找出典型例题,列在知识点旁边(尤其是自己爱错的)。
第2个回答  2009-01-18
首先根据章节把知识网络结构列出来,然后在每一节上抄点笔记或者参考书上的东西的OK啦,这个东西只有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