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交完新农合后一年都没生病,算“白交”了吗?答案来了

如题所述

2023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已经开始缴费。根据国家医保局在7月8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将合理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将达到96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新增30元,不低于610元;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达到350元。此外,居民医保基金将划出一定额度,用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个人无需额外缴费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以减轻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国家的这一政策初衷是好的,旨在为缴纳新农合的参保人承担更多风险并争取更多福利。然而,随着个人缴费部分的再次上涨,一些人开始感到压力增大。新农合是按年缴费,如果一年内没有生病,一些人担心他们的缴费是否就白费了。在与参保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了他们主要的三个顾虑:
1. 新农合缴费逐年上涨,给参保人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缴费压力。
从最初的新农合试点时的10元,到现在350元,这一增长让不少人感到压力。而且,新农合的缴费标准并非全国统一,350元是最低标准,一些地区如浙江(600元)、浙江嘉兴(640元)、苏北邳州(360元)、吉林长春(370元)和淄博(410元)的缴费标准远超350元。
2. 许多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不易生病,因此他们担心交了一年新农合却未使用就白费了。
尽管人难免生病,但实际住院治疗的人还是少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身体状况良好。例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介绍,过去十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加到78.2岁。农民经常下地劳作,锻炼身体,加上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空气,很多人年轻时身强体壮,年老后才出现健康问题。新农合按年缴费,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一年内没有生病,他们就担心缴费白费。
3. 虽然住院可以报销,但住院费用高昂,报销后个人仍需承担不少医疗费用。
尽管住院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但住院费用也在上升。一些普通的感冒可能需要花费两三千元,报销后自费部分仍需几百到上千元。许多人为了避免麻烦和减少自费部分,能不住院就尽量不住院。农民工作繁忙,一些小病小痛自己就对付过去了,很少到大医院住院。
理解参保人的担忧是重要的,但他们需要正确理解缴纳新农合的目的。新农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大病,而不是用于小病小痛。如果不幸患上大病需要住院治疗,新农合的报销就可能是救命钱。例如,一位农村亲戚因肝癌住院治疗,花费十余万元,报销后自费仅三万元左右,尽管最终未能挽救生命,但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减轻了病痛。
因此,实际上,缴纳新农合是为了预防万一,让自己安心生活。如果没有缴纳新农合,人们可能会时刻感到担忧。目前,我国住院报销比例已提高到70%左右,部分地区可能更高,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人的住院费用。用350元购买可能价值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医疗报销服务,是划算的。不能因为一年内没有生病就认为缴费白费。
此外,对于低保户、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复员军人和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等群体,还有额外的缴费优待政策,通常这些群体无需缴纳新农合即可享受待遇。
建议新农合应建立个人医保账户,个人支付的资金当年未使用的应累计到个人账户中,不应每年清零。对于未使用新农合看病的参保人,在来年缴费时应适当减免,类似于车辆保险的优惠。毕竟,尽管国家补贴达到人均960元,但对于未生病使用的人来说,这并没有实际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