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素描时为什么调子那么乱?有方法纠正吗?

如题所述

素描的特殊练习是指在正常、正规的练习基础上穿插一系列的辅助性、特殊性的练习。特殊练习的介入,可以使初学者更快地、轻而易举地掌握写生基础。素描的特殊练习包括:提白法、单色水粉(或油画)训练法、陌生角度写生、负空间写生、仿雕塑写生等。这里介绍的切面练习是属于仿雕塑练习里的一个内容,是一种主要的、也是最有趣的特殊练习。切面练习主要针对初学者在画素描时,缺乏整体的观察,照搬调子,平面塑造这些致命的缺陷而设置 的。他们在画素描写生时,往往注意表面的黑白,而忽视内在的结构,同时也不会进行色调概括。通过切面练习,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这些难题。现在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初学者。 在练习之前,首先准备某个石膏像并与其相对应的切面石膏像对照(比如:亚历山大半面像、贝多芬半面像都有其相应的切面像)。让学生分析这类石膏像的一些细小的局部体积的转折是如何概括为简单的直线切面的。当然最好还是让学生进行一下某一组对照石膏的写生。这样,当学生明白任何特点的面的转折都可以用直线切面去概括并初步掌握了切面的技巧以后,就可以对照人物模特或其他普通石膏像进行切面练习了。这种练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正式切面写生练习之前,应尝试一下“基调分割”的临制练习。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练习。“基调分割”临制,是对照一幅已完成的、按常规画法画的头像或石膏像进行基调的综合、分割的临制。这种练习有些像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分割练习,还类似于黑白印刷的网目效果。这种练习是根据俄国伟大的画家列宾关于人物头部网格状结构特点而设置的。列宾指出:“人物头部的形体结构就是它的各个面的透视。也就是这些面的边界,在头颅上相结,从而组成整个头上的网。这就是形,头像素描的基础。” 我们知道,人的头部基本上倾向于一个立面体或球体,因而它的外表各个面基本上都可以概括成为方形的。这就是人头部的方形面结构特点。通过这种练习,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头部外表各种面的边界,而这些边界往往是视觉看不见的。这些边界是头部结构的内在的框架。而头部一切的表面的形(头发和五官)都是服从这些框架的。2.让学生懂得“基调”的含义和学会使用“基调”去塑造形体的整体表现方法。“基调”是物体表面某一部分所呈现的调子倾向。在学习造型艺术过程中,必须学会观察出和表现出 “基调”的能力。“基调分割”临制的方法如下:工具:素描头像范围(可以用学生本人的,画的比较准确的素描头像来代用)、直尺、素描纸、铅笔、橡 皮。 1.制格:在范画上用宜尺划上正方形网格,分别在水平线和垂线上注明坐标(图1)。 2.临制轮廓:在素描纸上按选好的构图范围用直尺划出与范画上相等数量的方格。分别在水平线和垂线上注明坐标。然后根据范画的形象轮廓线在方格里 的座标走向,临制到素描纸上相应方格内。最后进行整体轮廓线的调整,尽量做到基本形的准确(图2)。 3.填调子:把范画上每一个方格内的调子概括成一个基调,把这个基调平涂在素描纸相应的方格内。在填调子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素描 纸上凡是所涉及到调子的方格,原则上都要平涂满色调。如果头像的外轮廓线占不满某一个方格。则根据所占方格内的比例,用横或竖的直线去分割,尽量不用斜线去分割。头部中比较小的细节(五官)所占的方格可以切割成两个调子(当然,能用一个调子填满一个方格更好)。 每一个方格内的“基调”注意相互比较,定出最暗的调子在哪个(或几个)方格内;最亮的调子在哪个方格内。在此基础上,严格把握整体调子的关系。最后,把制作完的“基调分割”作品放到远处与范画进行比较,做最后的调整。这样,一幅黑白调子切割的素描就完成了(图3)。当学生学会了用“基调”去概括丰富的层次的时候,就可以着手进行切面写生练习了。切面写生练习的方法步骤如下:切面写生练习的整个过程前半部分的方法与常规素描写生基本相同。只是在练习的后半期才在画面的形体色调基础上切割出各种方的面来。 1.用大的直线起稿:画出头部各部分的比例、结构转折关系。 2.塑造大的体积:画大的明暗色调。使形体比较完整(图4)。以上两步与常规画虽然大不相同,但要求更方、更硬一些。为下步切面分割打下基础。 3.切面:这一步与分割临制素描方法略同,只不过是现在所切的面不一定都是正方形的。在第2步的大的明暗关系基础上,根据每一个面的大体范围用较硬的铅笔用力画出面与面的直线分割边界,然后在每个已图画的界限范围内用这个面的基调平涂。 3.切更小的面:在大的切面范围内根据形体特点用直线分割更小的面的界线,再用调子加以区别。最后把画面放到远处观察,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加完整效果。(图5)。 这种练习,要求学生在进行面与面的分割时一定全部采用直线形的棱。每一个切面内不允许存在两个调子,也不可有调子的渐变。为了表现出某个面向另一个面的过度,不能抹掉这些面的棱角,而是找出一些更小的带棱角面的划分。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应不断的把作业放到远处与模特儿对照检查一下整体的形体效果。因为切面素描有在较远距离情况下才能使人感到比较真实的写实效果。 最后,经过适当的修改使画面中的形象最终达到与模特儿在基本形体和人物形象特征上保持一致。切面素描头像练习如果用单色水粉(或油画)颜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水粉(或油画)的笔触能模仿雕塑刀的效果。再加上大号的画笔使色调一次性定位。这与雕塑的一刀下去立见形体是一致的。这更有助于使学生完善他们的整体的作画步骤。 学习素描要注意的问题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初学者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初学者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 为了考生能对我们学校的要求有所了解,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对历次考试中,考生暴露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分列如下: 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和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统属,互不相让,像一盘散沙。一个物体在一个固定光源的照射下,必然会出现强弱、远近和虚实的物象。因而就产生了物象主次关系———秩序感。这个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安排的。如果画面上没有这个秩序,那就是画者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认为每一个部位都重要,都要强调和突出,那么秩序就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被破坏。没有整体感的素描,是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的。 收藏 分享 评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9
先把握好物体的结构、以及结构关系、然后就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它调子的影响、光线的明暗、当结构关系在作画时了然于心、自然能够在调子上有很大进步、对黑白灰的准确运用也会随之进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8

十字贯穿体和切面圆柱体组合2光影